http://s15/mw690/001NQEEOzy7ktILFvHw6e&690
九塔寺多数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仅存观音殿、几间僧房、九顶塔和唐柏2株,观音堂内西山墙有壁画,已残缺不全。观音殿前有两株巨柏,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虽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郁郁葱葱、冠蔽全寺。传说东侧柏树名为“烟柏”,为唐朝开国元勋秦琼所植,西侧的柏树名为“茶柏”,为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恭所植。
沿九塔寺向西南方向不到一里路,有一个秀丽的村庄,群山环抱,溪水环绕,这就是孕育了中国历史上唐朝开国元勋秦琼的故里——秦家庄。秦琼秦叔宝可以説在华人心中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秦琼武艺高强,号称神拳太保,“胯下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手中熟铜锏,锏打山东六府半边天”,秦琼义薄云天、忠孝两全,“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是中华文化忠诚、正义、义气与孝道的化身,千百年来他的壮举与事迹在中华大地上口口相传,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男。
http://s8/mw690/001NQEEOzy7ktINLMbld7&690
壮观的灵鹫山瀑布。
九顶塔没有详细的建造年代。在九塔寺门外旅游景区所立石碑上,镌刻“九顶塔始建于隋末唐初,为一座单层砖砌佛塔,取意为‘一言九鼎’”,还有不少导游说九塔寺及九顶塔是唐朝大将尉迟恭建造,总觉得这些说法有些牵强附会。始建年代为隋末唐初不甚准确,“一言九鼎”作为世间凡人做人恪守诺言的信用标准,佛教上没有这个凡词,也不会单单为了警示人们讲求诚信而去建造个佛塔。还是应该从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去推断九顶塔的建造初衷和过程。
据明代《九顶塔记》称:“寺建于此,莫知其始。历考寺碑,惟得唐天宝、大历之文为古。”此后又经历代考古学家论证,得出的结论是:此塔是盛唐遗物,建筑年代可定为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时期,约为742—756年间的产物。秦琼作为一代名将,口口相传一千多年,即使有些演义的成分,但不少事迹也有其事迹雏形,尤其是秦家后人以家族中诞生了一个名震千秋的名人而荣耀和自豪,他们一辈一辈的言传身教往往是真实的。
参照济南文史的《探寻九顶塔》章节介绍,有一位家住济南花店街的姓秦的老人曾这样讲:我们家是秦琼的后代,关于秦琼的事我知道的很多。秦琼幼年体质较弱,经常生病,秦琼的奶奶到秦家庄以北的庙内磕头许愿:“如果秦琼能够健康成长,并能干一番大事的话,秦家人必然来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其后因秦琼的父亲在济南府的衙门内干事,所以秦琼的全家就搬到济南来居住了。正如山东琴书艺人们所唱的那样:“说秦琼,唱秦琼,姓秦名琼叫秦琼。济南府有位秦叔宝,从小长在衙门中。”长大后的秦琼果然帮助李渊和李世民干了一番大事业,推翻了隋朝统治者,建立了大唐王朝。
大唐王朝建立之后,秦琼官居护国公,他想起了当年自己的奶奶为自己许过的愿,所以他带着他的朋友以及相关的文武官员,回历城老家来还愿探亲。富贵还乡,场面极大。从长安带来的高僧们进行了大量的佛事活动后,用唐王李世民恩赐的御款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在庙前栽下了松树两棵,九塔寺东侧的松树是秦琼所栽(烟松),西侧的松树是尉迟恭所栽(茶松)。因九塔寺扩大了规模,并需要僧人们主持,所以跟随到此的高僧们都留在了此地,弘扬佛法,没再返回长安。
一百多年后,此庙内的高僧在讲经说法的某一天看到了海市蜃楼中的天显宝塔,按其形建塔后,人们便把佛经中的故事照搬了过来,把所建之塔定名为“多宝塔”,把此塔以北的山定名为“灵鹫山”。
从以上文字资料介绍,秦琼儿时这座山上就有座庙宇,但这个庙绝对不叫“九塔寺”,当时这座山也不叫“灵鹫山”,是一百多年后高僧讲法后按海市蜃楼中的式样建造了“多宝塔”,后改称为“九顶塔”。灵鹫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为释迦牟尼佛陀说法之地。故从此后这座山就改称为灵鹫山了。看来那座庙宇在隋初或者在隋朝之前就已存在,虽没有秦琼具体出生年代,从其在隋朝时已在军中为官效力向前倒推,秦琼儿时大约就是隋初或者之前出生。先有寺庙,到秦琼功成名就时还愿重修庙宇,栽植柏树,再后百年才修建了佛塔。由此推断佛塔的建造年代同专家考证不谋而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