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巨型石碑----“万人愁”碑

标签:
杂谈巨碑万人愁碑 |
http://s4/mw690/001NQEEOzy753OHeMrpa3&690
http://s10/mw690/001NQEEOzy753R0pBRT79&690
曲阜少昊陵中轴线往南一公里左右,有一杂草丛生、荒凉寂静的古院落,院落中间是一大型水塘,里面长满了芦苇荒草。池塘东岸一巨型石碑巍然耸立,碑帽昂首直刺蓝天,这就是有名的“万人愁”巨碑。
“万人愁”石碑体型巨大:碑首高5.80米、宽4.42米、厚1.20米;碑身高7.10米、宽3.72米、厚1.20米;龟趺高2.80米、座高0.75米。整碑通高16.95米。
巨型石碑原共有四块,宋朝时立于景灵宫大门外。景灵宫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为祭祀纪念轩辕黄帝而在曲阜故城东修建的大型宫殿。《重修景灵宫碑》记载:“鲁为禹贡兖州之境,有岗隆起于曲阜县城之东北曰寿丘者,相传为黄帝所生之地”。宋朝开国后,认定轩辕黄帝为其赵姓始祖,于是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将曲阜更名为仙源县,开始在曲阜修建著名的景灵宫用于供奉祭祀轩辕黄帝。修建供奉轩辕黄帝的宫殿名为“圣祖”殿,并琢玉为像,供于中殿;修建太极殿供奉“圣祖母”,工程繁杂浩大,“越四年而宫成,总千三百二十楹”,在少昊陵前为纪念轩辕黄帝诞生的“金字塔”型石砌建筑物就是在那时建成。宋徽宗时期又对景灵宫进行大规模整修,“万人愁”巨碑就是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修建。据传说是因为石料巨大,沉重难运,人称之为“万人愁”。当时,碑帽蛟龙已经刻成,碑面也已磨光,只等镌刻碑文,但工程尚未完工,突然金兵南侵打到这里,工匠和百姓四散而逃,后有诗人感叹“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和年”。景灵宫最后毁于元代战火,只余残垣断壁和石碑寿丘。光阴似箭,清朝时康熙帝玄烨东巡,当时山东大吏因巨碑无字,恐触圣怒,遂命人将巨碑击碎埋于土中,当时石碑被碎为140多块。1991年,巨碑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当地政府拨款修复此碑。现在看到的就是伤痕累累到处是补丁的修复后的“万人愁碑”。
在修复完工后曲阜市政府在巨碑前所立的“万人愁碑”铭碑。
http://s16/mw690/001NQEEOzy752ZuwHDh6f&690
遭受相同命运的是立于池塘西岸的第二块巨碑---庆寿碑。其巨碑刻制时间与“万人愁碑”相同,也是因金兵南侵未来得及刻字竖立。此碑比“万人愁碑”略小,通高16.40米,碑上有1米高的“庆寿”两字,为元代燕山老人补刻。同样的原因被击碎掩埋,1992年修复。原立在景灵宫前的其余两块巨碑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