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师生的“学与教”

标签:
教与学教育文化 |
分类: 教育 |
智能时代师生的“学与教”
奉贤EduTech——边角
奉贤我的教育技术学微博——边角
https://weibo.com/u/1652653180
智能时代我们的学生,未来可能要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职业,要使用当下还没发明出来的科技,要解决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问题。所以,学校应该用什么知识武装现在的学生,用什么的教学方法来支撑学生的未来。我们的学生需要在物理生物化学世界、精神世界、数字世界中自由地驰骋,因此现在的学生要“学什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与协作、自我约束与管理、设计思维与计算思维、创新与创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空间有时间去提升自主能力、情商和韧性等核心素养。
那么,教师到底要“怎么教”学生?由于智能设备进入教室,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智能教学工具、平台支持和增强教育教学;学习场景从实景学习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学习环境从物理空间到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再到元宇宙。由于智能技术融入教学,调整的不仅是教学内容,也不仅是教育技术手段,还将重构知识的迭代方式、组织方式和传递方式。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从课程开发、教师能力、教师培养等方面,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思维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将会发生变化,首先,促进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当下,随着智能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教研、课堂互动等教学策略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在新技术支持下,开展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在课堂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其次,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真正读懂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通过大数据,掌握学生的认知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还要读懂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品质、价值观等。再次,借助智能技术推进精准化个性化教学。通过精准画像、过程监控、自动诊断等手段,了解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场景、工具和途径,努力增进学生学习的沉浸感、愉悦感和自我成就感,使个性化智适应学习不仅科学化,而且人性化。最后,借助技术力量,建立知识与现实的联结。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外部优质教育数字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深度;构建真实性学习,建立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作为教师,真正践行终身学习,积极拥抱新技术,技术融入教学,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技术与设备。
另外,面对智能时代“学与教”的变革,我们应尽早认识人机协同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可能的风险性,积极探索“人机共生”的“学与教”路径。需要加强师生技术伦理的相关意识,特别是开设相关的人工智能伦理课程、法律课程以及网络安全课程等,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后一篇:学校智能教育空间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