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转)
(2009-10-11 17:10:17)
标签:
健康 |
[摘要]在这篇文章里我以一个孩子的个案来阐述这个具有语言性障碍孩子的表现,原因,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我希望能唤起人们对这类孩子的理解因为沉默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让我们一起帮助这些孩子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小萱,男,三岁。这个孩子曾经生活在另一个环境中,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听的是粤语,不会说普通话。通过小萱妈妈的阐述得知:小萱在断奶期由于爷爷奶奶的过分疼爱,一直很难断奶,因为只要孩子需要喝奶时家人不及时的给予,孩子就一直哭个不停,导致小萱直至现在还是以哭不停的方式来索取满足解决问题,家人都会满足小萱的要求。如此导致了小萱的声带严重的受伤,说话沙哑。在小萱家中他最喜欢和姐姐交谈,玩耍,和妈妈的关系不错很依赖妈妈。小萱爸爸很忙,很少在家,小萱和爸爸之间的交谈很少,也不太关心爸爸。和爸爸去玩耍一定要妈妈在身旁,不愿妈妈离开身边。搬迁到这后,上了幼儿园智力较好。经了解入园后不愿与人交往交流,害怕在集体面前表现,不愿与陌生人交流,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表现得不愉快。回家后能与姐姐玩耍愉快,和妈妈交谈,和爸爸相处自然。在一个月的实习中,我看到,小萱不与别的孩子一起分享,玩耍,但是在自由的游戏时间孩子会自己玩耍,并且他非常的愉快,在课堂上,他从不回答问题,在我的课上我点到他的名字请他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他也是站在那里不回答。在平时我与他的交谈中他最多是和我说一些极为简单的词字,或是用点头,摇头来表示愿意与不愿意。小萱的这表现在幼儿园里常常会被老师们忽略。
像这样有选择性的与熟悉、信任的人交谈,并伴有依赖,胆小,具有交往困难这种症状归属为选择性语言障碍既选择性沉默。选择性沉默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反复出现的沉默行为。这种行为常发生在特定的场合里如幼儿园、学校和面对特定的人群。虽然这类孩子具备语言能力但也会出现沉默现象。如果经引导还是没有办法克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人们就会怀疑这个孩子有特殊的需要,并要给与实施特别的教育。
小萱就属于这类幼儿,笔者通过探讨小萱形成选择性语言障碍的特点、原因来寻找教育这类孩子的方法。根据小萱的例子来阐述选择性沉默的表现
一、小萱出现选择性语言障碍的时间。
通过与小萱妈妈了解,在小萱三岁前就患有选择性沉默,但一直没有被家人发现。小萱的妈妈一直认为小萱是因为害羞,才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直至上了幼儿园后,才发现小萱的病症。所以这个病症大多在3-5岁起病,突出表现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症状主要表现在陌生人到家做客时,在幼儿园里或是在不信任,不熟悉的人面前。
二、小萱在选择性沉默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我在幼儿园实习中,在和小萱妈妈的谈话中发现小萱沉默时或与其他人的交往时,用的是肢体语言,如手势,头部动作。或用简单的单词或写字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意见。如“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
三、小萱的个性特点。
在和小萱的交往中我发现他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交往困难等性格特征。他易哭,对老师的关爱特别的敏感,当你去亲近他时你会发现他会突然的跑掉等等。
小萱选择性语言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教养。
从以上的事例看小萱病症源起于断奶期家人给予不正确的喂养方式。通过查询在断奶期如果让孩子与母亲强硬性的分离会引起宝宝烦躁、爱哭。在此期间爷爷奶奶过分的关爱使得断奶更困难。每当小萱哭爷爷奶奶就会给他喂奶,此时小萱的进奶量严重的超标,小萱对母亲母乳喂养的方式产生了安全感及依赖,和母亲强硬性的分离后,他产生了对外界的不安及不信任以大量喝奶、哭的方式来寻求安全感。当发现错误后,爷爷奶奶又进行了强制性的时段性喂养,因此小萱会通过哭来表达心中的不安、不信任。因此这种不安、不信任引起了小萱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选择性的沉默的原因之一。
二、环境变迁。
由于家庭变迁会引起在环境,文化,语言上的变更。
(一)沟通出现困难。
小萱出生地与搬迁后在语言上有差异,据了解小萱刚来幼儿园时不会说普通话只是会听,和同伴就无法交流沟通。在幼儿园里出现了沟通上的困难争强内心的不信任及不安,使得小萱更不愿意开口说话。
(二)缺乏交往对象。
搬迁后爷爷奶奶及同伴不能跟随小萱前往。小萱与这里的孩子之间沟通困难,因此玩伴变得更贫乏;身边信任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离开或者有非比寻常的经历。这些经历都可能会在孩子身上以选择性沉默的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了解了小萱选择性沉默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类幼儿的教育幼儿园与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大的交往空间。因为幼儿园是一所专业的教育机构,在场地、教育、教育者上都与别的不同。幼儿园里是有针对性、集体性的进行环境创设及活动场地的选择。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集体及个别差异的教育。教育者是拥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者。幼儿园给选择性沉默的孩子提供了很大的交往空间。它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里有年龄相近的很多孩子,有专业的老师。孩子在这里会得到相应的帮助。
(一)细心的留意,持之以恒。
小萱很难与成人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所以我倡导教师该留意孩子平时留给我们的信息从信息中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小萱是聪明的孩子他能很快的背下儿歌,不和别人争吵,但是他却只和熟悉信任的人交谈。除了在幼儿园中观察到的教师还应和他们的妈妈进行具体的了解。从孩子的生活里寻找特点、原因,只有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心里的厌倦,因为这是一件耗时长又不见明显效果的教育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一份恒心和决心帮助这个孩子。在我对这类孩子的观察中发现这类孩子在幼儿园很少被老师关注,对于他们的沉默不语常常都置之不理,我们要调动起全身心的爱去对待他们。这样我们才能提起百分之百的精神对这样的孩子进行观察,了解及其帮助。教师要对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彻底的调整还必须在平日的观察中逐步的换位思考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及经历出发,多向自己提多几个如果,为什么。
(二)营造有利于交往的环境,创造交往的机会。
1、教师应注意个别差异,针对幼儿出现的选择性语言障碍的特点来创设有利于交往的环境。在上述病症的原因中,我发现造成孩子产生这种病症的都与孩子自身的排压能力有关。因此我们要尽量减轻这类孩子的紧张与压力,帮助孩子减轻其敏感,依赖等,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无虑的环境中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更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运用例如轻松的音乐悦耳的音乐帮助孩子消除一些紧张感重视生活和学习,交往的协调,例如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富有层次变化,环境应开放宽敞,在交往中可感受到轻松,和谐的气氛。其次教师应更重视一种感情的交流,是充满情感的关系体。促进孩子摆脱依赖,全方位的发展,在语言上教师首先要向孩子发出一种我对他的接纳,通过友好的表情,亲切的语气对待他们。当他们还不能马上接受时,教师应给孩子一些时间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呆在他感觉安全的地方。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可以增强他们的被接纳感,寻求内心的平衡。在孩子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特别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做好迎合孩子需要的准备,而不是立即采取教育的手段给与孩子增加压力。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是
驱走孩子心里的压力及其驱走恐惧的勇气。
2、造交往机会。
教师可在小萱的生日中或者在分享日中让他自带一些小食品,与同伴分享。从中这类幼儿不仅可以触及到嘴边的敏感区域,还能有机会逐步的增强这类孩子交往的主动性。教师还应注意充分利用空间布局的各种形式。利用空间的各种形式激发这类孩子去探索,观察周围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区域,从他最感兴趣的东西入手,与他进行交流。还可以利用各种材质的教具,玩具。如蒙特梭利教学中自主学习,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不同材质的玩具自主体验。还有机会与同伴分享交流如拼图的拼制过程、变异模型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非语言交流的形式与他们交往,在孩子还不能接受时,这时他们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主要是运用肢体的交流这种无声的对话来交往。
(三)活动设计。
活动的设计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活动的设计应强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1、活动中应设计强调共同合作和沟通,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让沉默的孩子与话多的孩子为一个小组。话多的孩子的积极性,语言的发展比较好,通过话多的孩子来带动沉默的孩子。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共同作画的环节。画画能体现人的心灵活动,他不仅能缓解孩子的心里压力与紧张还能给与老师一个接进幼儿的机会,并能通过画面让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描述。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改进。游戏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假想性、探索性和重复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特点和优势对孩子进行改进。我门可用模仿游戏,模仿图片上所画的“表情”和“说话的口形”。 镜子游戏的方法相互面对面的做动作,相互模仿,运用手臂与手的交流,头部面部进行交流(点头,微笑等等)角色互换,可以让这个孩子高举彩色图片,然后要求老师以及其他孩子找出自己所描述的东西。角色游戏,教师可以以一种开放的方式进行角色游戏,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要玩的角色游戏,并对角色进行自选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语言游戏,利用这类孩子运用肢体语言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孩子作出自己想表达的肢体动作,边做边说明动作的意思。无声的对话就是利用图书,玩具等等媒介接近孩子。使孩子能通过非语言交流这种方式来走进开口说话。
2、在活动内容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帮助孩子。假如能够找到大型的活动场所,教师可以和孩子或一大群人如孩子的同伴、兄弟姐妹和父母也可以参加运动场地的布置,让他在这里做一些蹦蹦跳跳,爬上爬下或者摇摇摆摆的运动。还可以一些带轮子可移动的运动器材,比如滑板、脚踏船、单脚滑行车、溜冰板、轮滑等,也具有促进身体活动,消除肌肉紧张的作用。如果教师本人具备必要的知识、能力能进行严格的安全防护以及小心的引导,另外还拥有合适的器械,可以让孩子在弹网或者蹦床上活动,使他们获得自信心。在掌握教材内容方面,老师可以对沉默儿童和其他儿童一视同仁的提出要求,以来弱化他们的特殊角色。而可以通过沉默儿童用别方式完成口头作业增强自信。
3、利用正确的奖惩方式
教师还可以利用奖惩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惩罚与奖励两者相结合使用时效果好。这是因为对行为者的错误行为给以惩罚,而对其他行为者的正确行为给以奖励,可以加大两者间的心理距离,提高行为者对奖惩的心理感受性,增强对良好行为的期望选择反应,达到减少不良行为,形成优良品质的目的。在小萱的特点上我门找他的优缺点,例如在一次识字课上,孩子们很兴奋无法完全安静,集中注意力时,小萱的这个特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老师可利用这个时机及时的给于表扬,由于从小受宠这个孩子有时会说谎,在他说慌时应给于他及时的纠正及教育。
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大更自主的空间,教师不能超支过急,根据孩子的特点与进步的程度进行下一步的进攻,但愿更多的孩子能够早日走出沉默,勇敢面对。
二、家庭。
(一)找群体,多接触
在家里小萱与姐姐的关系最融洽,喜欢和姐姐交谈、玩耍。他信任姐姐,在姐姐身边感到安全。我建议让姐姐带上她的朋友到家里一起玩耍;或者让姐姐带上小萱去接触他们的群体逐步减轻小萱的戒备,提高交往、语言能力上的问题。父母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着小萱到公共场,让小萱多接触一些人,让他能与更多的人接触,减轻对陌生人的戒备。
(二)不要责骂孩子
在我和小萱妈妈的交谈中,小萱的妈妈会因为孩子的沉默而打骂孩子。父母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超支过急。家庭是一个群体,利用“家庭”这个群体条件来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首先,让孩子和家中亲人交往。家人与她说话、聊天、做事,使她对家中的每一个人都保持亲密的关系。其次,家中的长者爱护他,不随意训斥和打骂。此外还可以带着孩子去串门,走亲访友,帮助孩子锻炼胆量,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她体验交友的快乐。
(三)家园共育,相互沟通
家园共育是为了让老师和家长能够为了孩子的成长更好的沟通相互协作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要与幼儿园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表现。每天回家后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耐心、细心的参与孩子的活动,从中与他们交流。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就更需要相互的沟通,一起来商讨怎样对待他们,要实施怎样的教育,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时的相互理解、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的了解孩子,才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在这里所谈论的孩子是那些有语言能力却不肯说话的孩子。即使在你和他们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后他们仍然保持沉默。沉默代表着很多的意思,它可以表示同意,也可以表示拒绝,它可以暗示满足,也可以暗示害怕,沉默包含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和沉默的孩子的交流是十分困难的,他给我们的是真正的挑战。唤起人们对这类孩子的理解因为沉默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们会哭会笑,还玩耍嬉戏,看电视,他们有喜怒哀乐,会胆怯,有时也会有勇气。让我们一起帮助这些孩子打开心灵之门。
【参考文献】
[1]周兢.浅谈幼儿教育与文化传统.[J]早期教育。1991.(1)
[2]周兢.王坚红.幼儿教育观察方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周兢主编赵微副主编 吉林:吉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孙青.妈妈的管理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5]赖纳·巴尔.如果孩子不肯说话[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6
[6]李谦.现代沟通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