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虐症候群

(2009-10-10 14:43:10)
标签:

健康

 
                                                                                                                   来源:自虐网

 

 


第一次接触自虐现象还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坐在签名的一个男生向我展示他用刀片在手臂上划出的伤口,而唤起我这些回忆的则是在www.abusen.com 的文章上看到的一个女孩拍下的自己流血的手臂。

然而,与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相应的却是,似乎很少人关注这种现象,往往归之于空虚或者病态心理。因为浅度的自虐者往往不会去就医,而就医的严重自虐又被视 为心理变态或精神异常,再加上大多的有自虐心理的人都不具备危害性,也不太容易引起周围人的重视。其实自虐的心理的存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广泛。无论是 从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的自虐现象,其实都有着相似的机制。

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需求不能获得满足时,人可能会通过对自我放任,自我伤害,以期引起周围社会和环境的关注,从而满足自己的失落感,由此而获得快感。这是一 种较为普遍的自虐心理现象,普遍到人们大多已经忽视了这种心理机制。不被允许吃糖果的小孩子会在地上打滚,失恋的人会从淋雨中获得满足,都是这种基本的自 虐心理的行为表现而已。

上面提到的自虐其实还是属于一种心理上的需求表现,更多时候人们提到的自虐是有关生理上的病态现象。比如对于知觉的强化性刺激、对于病态快感的获得等。除 去一些生理相关的因素,比如有些人的知觉的麻木,因此会使用一些强化刺激(主要是痛觉)来使自我获得深度满足(SM也算作此类),大多数的自虐都有着心理 因素的驱动。而在这种对于生理的自虐倾向上,有两种值得关注:一种是作为对于环境刺激的干扰和规避;另一种则是对于环境压力的消极反抗

有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比如身体的某一部位受伤很痛,人们本能的就会咬紧牙关,或者用手紧握什么东西。这是一种转移痛觉刺激的生理本能。前一种自虐现象 与之相似,当对于环境的刺激(生理或心理)感到痛苦和难受时,自虐者往往会通过“自残”的方式来干扰身体所承受的刺激。比如,心里痛苦的时候,人往往会用 手强烈捶打墙壁,这种痛感的获得对于心理上所承受的刺激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机制。

而对于后一种则更为常见。前面所提到的失恋的人会去淋雨,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消极反抗的心理。当自虐者不容于环境的时候,往往会作出一些反常的举动,甚至伤 害自己的身体,以期获得周围的注意,从而平衡自己心理。与之相关的事实广泛存在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从那个阶段的亲身体验而言,这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 能获得期许的亲人得关怀和爱,因此会通过自我想象(如受伤、死、失踪、离家出走,甚至实践)来试图获得。而这种自虐的现象也是“叛逆”的一种表现,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种 心理的广泛存在,因此标题写的是“自虐症候群”。

自虐的心理因之与周围环境的刺激和压抑关系十分密切,或者说自虐现象也仍然是一种对于环境的应激反应。并不是所有的自虐心理都会引起行为的自虐,上升到行 为和生理上的自虐往往是对于心理自虐的验证和尝试。因此自虐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变态和恐怖,也不过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反馈,只是这种反馈不是外向的,而 是内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