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无碍,点亮希望之光*—观《小小的我》有感

标签:
关爱希望人生情感 |
分类: 【情感•人物】 |
有爱无碍,点亮希望之光!
——观《小小的我》有感
让我们把月光的莹洁剪裁,融成平等的眼神;把阳光的灿烂收集,涂抹温暖的双手;把花朵的芬芳采摘,氤氲真诚的心灵——送给残疾人,温暖他们的心灵、点亮他们的人生!
——题记
当我第一眼从电影海报上看到刘春和,我以为那就是一个真正的脑瘫患者,直到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他是易烊千玺所扮演,而我却完全没有认出来,原来我以为的小鲜肉是个演技派……于是我对电影《小小的我》有了期待,刚好单位组织儿童家长和老师去影院观看,我立即报名参加。
刘春和的原型人物是脑瘫患者范雄和龚苏,电影通过两个具体的人物原型,展现了脑瘫患者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和积极态度。影片中没有激昂的英雄主义,也没有所谓的完美主义,有的是主人公对正常人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哪怕一次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电影中易烊千玺扮演的刘春和——或者说他就是真正的刘春和,无论语言和肢体动作、表情变化,还是内心的彷徨无奈,都展现出一个脑瘫患者对生活的渴望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因为我从事脑瘫以及各种残障儿童康复十余年,几乎天天与各种类型的脑瘫患儿接触,在我眼里刘春和不是易烊千玺扮演,而是一个真正的脑瘫患者,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给我无比的震撼,引起我心灵的共鸣。而观影的患儿家长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他们说:“这个纪录片拍的不错”……这是对演员充分的肯定,也是电影拍摄的成功。
“我在人群里,跟各种各样的目光撞上过,有怜悯我的,有恐惧我的,也有厌恶我的,可很少会有一种眼神,敢于直视我。”——电影中主人公刘春和在公交公司听证会上的一段话,道出多少残障人士的心酸和无奈,残障人士也是人,他们一样有着对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渴望,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和同情,他们需要的是认可和接纳、需要的是微笑和真诚、需要的是平等和尊重!
影片中唯有外婆是以一种平等的目光对待刘春和,对他充满理解和尊重,带他参加自己的生活圈子,鼓励他去当鼓手、找工作、考驾照,支持他考自己心仪的大学,让他尝试与自己喜欢的女孩交往,也一次次把他从想要自杀的悬崖边拉回。而其他人甚至包括他的母亲都不能做到理解和尊重他,虽然母亲也很爱他,但却又在内心深处厌弃他,直至刘春和自杀被抢救过来才幡然醒悟。其实现实中有时更为残酷,许多家长怕别人知道自己家中有一个残疾儿童,而不让他与外界接触,让本就身体残疾的孩子心灵上受到一次又一次创伤。有一位家长怕被人看到自己的残疾孩子,在县城租房子让孩子奶奶带着他,除了小时候在家的几年,已有十几年都不准他回家。那个孩子曾伤心的说:“哪一天奶奶不在了,我就去自杀……”
“刘春和只是脑瘫,不是傻子”——电影中的这句台词,也是许多脑瘫患者的心声,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影片期待通过刘春和的故事去改变人们对脑瘫患者的误解和偏见,并激发人们内心的善,希望人们收起那些厌恶、恐惧、怜悯的目光,以平行平等的视角对待残障人士,因为残疾人一样可以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