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淡泊小草
淡泊小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69
  • 关注人气:6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借读”取代“择校”成为教育部门新的敛财手段

(2015-09-11 23:11:19)
标签:

教育

借读

择校

校园

分类: 【教育•文化】

对于教育中国家长一向是不吝啬钱财的,而为了孩子能上到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花再大的代价家长也是心甘情愿。然而自从今年包括江苏省在内的中国部分省市严令禁止收取择校费后,家长们无法再通过“择校”进入重点学校,而“借读”则成为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新方法。

借读其实早已有之,本是在外地打工、上班工人的子女因为无法入当地学籍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方法,渐渐演变为学籍和就读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本地借读(主要是高中),实质就是进入重点学校的手段之一。只不过往年因为有择校的存在,一般很少有家长学生采取借读的,毕竟借读让人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而且借读同择校一样费心、费力、费钱。不过自从今年省政府严令禁止收取择校费后,借读成为很多家长学生想上名校的唯一途径,收取借读费也成为地方教育部门和其权势领导再次可以敛财的手段,借读终于成为自“择校”后的又一主流。

其实说到底,借读其实就是“择校”的一种变种。虽然学籍不能进入名校,但只要你找到过硬的关系、再缴上一定数额的借读费,你的孩子就可以同考上该校的学子们一起同窗数年,一样享受名校的优质资源。

那么借读费到底有多少呢?它也是根据分数定的。以我们宝应县重点高中宝应中学为例:今年借读费最低5万(今年宝中录取分数线为689分)!虽然相比往年的“择校费”只高不低(去年宝应中学最低择校费只有2万多),但今年借读到宝应中学的依旧有100多名学生,而且还有很多想进宝中的学生因为没有找到关系而只能到普通学校去上。虽然相比以前每年多达几百的择校生来说,人数是少了很多,但依旧是笔不小的收入。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宝中高一连借读的学生在内也不过只有1000人,招生人数要比往年少得多!

借读并非宝应所特有,今年它已取代择校成为中国教育新的“主流”。只不过我不明白的是,在省政府严禁收取择校费的政令之下,相关部门还敢通过“借读”来收取费用(学校收取的借读费都要上交教育局的),让省政府有关禁止收取“择校费”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我真的有点“佩服”他们的勇气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