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改革择校校园 |
分类: 【教育•文化】 |
对于择校费家长学生们可以说是爱恨交加——爱它是因为孩子可以通过金钱进入名校享受优质资源;恨它是因为择校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而穷人只能“望费心叹”了。因此择校费的取消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
曾经的大学“点招”其实就是择校费的一种,那时诸多名牌大学明码标价,根据自己的大学排名收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点招”费,只要达到“一本”分数线再找到一定关系就可以通过交钱上到名牌大学。假使你能找到足够份量的人物,哪怕你的孩子分数不够“本科分数线”,你多交钱一样可以获得“点招”名额,我们宝应就曾经有一富豪通过关系花了近二百万给他的孩子上了江苏某名牌大学。因此,“点招”的取消让中国高考更加公平、公正。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本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然而各地教育部门为利益所趋,允许学校收取费用让非施教区的孩子入学,而学校因为能在其中落得好处也是举双手赞成。这种结果导致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而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小学生源不足,甚至有的乡镇学校连一个班都收不齐。虽然国家一直要求初中小学要按施教区就近入学,更是明文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择校费,但对于地方教育部门来说这个禁令不过是一纸空文。不过近几年国家对此抓得越来越严,想在非施教区上学是越来越难,而去年更是全面将取消择校费落到实处。我不知道外地学校执行的如何,反正我们宝应初中、小学已不再收取一分钱择校费。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区房”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但总体而言,初中小学择校费的取消利大于弊,对于中国教育改革而言又前进了一大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考”后各高中专学校是根据学校的等级按学生分数从高到低逐个录取的,那时不存在择校费的问题,录取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然而随着教育渐渐走向市场化,高中也有了“择校费”——每个高中都有两个分数线,一个是免费的,一个是自费的,两个分数线间又分设多个分数段(一般3~5分一段),然后设一个最低收费标准,每降一个分数段多加一两千到几千元人民币不等。至于达不到最低分数线的,假如找到相当的关系,你一样可以通过多交钱上你想上的高中,那时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每年花钱上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至2012年起,国家规定高中自费学生不得超过整个招生名额的30%,到了今年,高中更是取消收费,每个学校只设一个分数线,教育部门通过电脑从高分到低分逐次录取,达不到普通高中分数线的一律上当地职校或是选择其它地方的“五年制大专”。执行多年的高中择校费终于宣告结束,分数再次成为高中录取的“唯一标准”,这无疑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总而言之,学校“择校费”的取消给中国教育带来新的面貌,也让中国教育渐渐走向正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教育通过不断的改革,一定会走向世界的前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