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随笔(四十一):择善固守,留待后人
文:意儿妈妈
每当谈到教育,我们的家长就会有这样的困惑:
如果我们教育孩子诚实,就担心孩子在外面受人欺负;如果我们教育孩子善良,就担心孩子会上当受骗……
当欺骗和伤害一点点啃噬着我们的内心,信任和良善就会无奈地被慢慢挤兑到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里。一切的担心或警惕,都来自于对他人的不信任,当信任变得羸弱,道德就会缺失,人类善良的本性也会日渐变得干涸枯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成人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言行暗示影响孩子的成长。当家长费尽心思在自己和孩子的内心建立起一座抵御外在伤害的壁垒时,你是否感觉我们从此真的安全了?
事物的存在具有两面性,黑暗因光明而存在。当我们担心被欺骗和伤害,在内心筑起一道无形的抵御他人的屏障时,我们却在不知不觉的伤害着自己,也在伤害着我们的亲人。
前些天听到一则新闻,一位小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当他想借手机向父母求助时却遭到了路人一次次的拒绝,绝望的他无法联系上自己的父母只能伤心地哭泣。
当记者得知这件事后,第二天陪着这个小学生再次来到街头。当小学生试探着向路人借手机求助时,被人一次次拒绝的情景再次重演。面对人们的冷漠,那位旁观的记者和当事的小学生内心感到无比的凄凉……
每个人都想让这个世界多一些阳光和温暖,都想让人性美好的一面更多的展现。当我们在内心唱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我们在内心渴望这个社会多一些人性的关怀和温暖;当我们把希望投向远方,期待他人付出时,我们又付出过什么?当父母面对孩子那颗天真无邪的心灵,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和理念去教育他们?也许这正是每个家长都曾思考过,或正在思考的,正在寻觅的答案。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刚刚闭幕,政协委员濮存昕就如何做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择善固守,留待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固守心中的那份善良。
女儿在博文《战马乔伊》里写道:我看完这部电影很受感动,虽然战争很残酷,但人性很美好。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我不仅看到了动物之间的友情,还看到了动物和人类之间最珍贵的友情,这份友情也感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观看这部电影的所有观众。
透过电影,女儿看到的不单纯是战争的残酷血腥,而是人性的美好善良。世界上本不缺乏美的事物,就看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存款,房产,而是让她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
在这里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有“中国首善”之称的企业家陈光标。
陈光标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为了分担家里的贫苦,他挑着水到几里之外的集镇上去卖,他清楚的记得尽管使出浑身力气吆喝,“卖水啦,卖水啦,1分钱 随便喝”可是没有人来买他的水,就在这时候,一个让陈光标永生不忘的陌生人,走到了水桶前,他摸出2毛钱,给了小光标,说,孩子,我买水,他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三两口,然后,留下一个微笑走了,当时的2毛钱对小光标来说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他紧紧攥住了2毛钱,也为他的人生种下一棵善良的种子,而那个温暖的微笑,最终让这颗种子长成了今天善行天下的参天大树。
也许善良在社会的蜕变中慢慢的被忽略,也许善良的近义词叫做傻,但我还是希望用我们的善良去喂养善良,一个柔美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种下一棵善良的种子,等待他生根发芽,善行天下。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生命很短暂,在活着的时候尽量给自己的人生多存留些美好的东西。善良和孝道正是人性中最美的,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本。
每个家长和孩子大概都曾亲历过乞丐乞讨的事情,当我们拉着孩子的手面对那些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时,施舍还是放弃的念头是否也在你的心头盘亘过?为什么很多家长的内心会如此矛盾和纠结,因为成人的心里装载了太多的怀疑和不信任。
我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和家长争执过,和同事讨论过。该如何做,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标准。大多数时候,我会选择相信对方,我会教育孩子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去施舍。即使偶尔上当受骗,也不用垂头顿足后悔不跌,因为你正在用你的行动去传递善良和信任。也许那个欺骗你的人正是遇到你,他暗淡无光的内心才被点亮和温暖,也许他也会将这份善良和温暖传递下去。
只有在地上种菜,杂草才不会丛生;只有在心中存善,罪恶才无立锥之地。“择善固守,留待后人”,教育孩子,先从耕耘我们的心田开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