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经典诵读的一点感想

(2011-09-22 11:00:51)
标签:

经典

诵读

弟子规

传统

文化

读书会

亲子

育儿

分类: 学习空间

国学经典诵读的一点感想--文:意儿妈妈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伍,它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弥新。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亡图存,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借助西方先进理念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五四及文革时期,新文化人肆意诋毁阉割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批儒批孔使人们从小就丧失了阅读古文的能力,传统经典如同婴儿般被人们连同洗澡水一同泼了出去。生于七十年代的我正处在传统文化缺失的特殊时期,除了学生时代学习过一点古文和现当代文学,对国学经典根本上来说可谓一无所知。

 

   悔叹年少童蒙养正的大好年华在无知无畏中溜走,当懵懂无知地耗尽大半生的岁月,年届不惑的我才发现脑袋里的那点现货再也不值得炫耀和骄傲。久积的难以被教化的固执习气让我总是在看待传统经典时嗤之以鼻。论语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当我亲眼目睹了那些潜心学习国学经典的家长和孩子们令人敬佩的威仪之时,我的心灵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撞击和醒觉。 

引导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感受国学魅力,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初发心开始至今,亲子读书会已开办了两期,每期读书都会让我和孩子收获很多。

我深知诵读经典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毅力,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处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人们讲求的是快速和既得利益。现在的家长都是生长于传统文化缺失的年代,自己本身就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更多的人还对传统文化存有严重的偏知偏见,把陪伴孩子一起诵读经典看成是调剂生活的消遣娱乐方式。其实,真正需要学习和改变思想观念的应该是家长,因为家长担负着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习的角色,如果家长不改变态度,孩子又怎能被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学习本来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自然不比游山玩水来得自在和轻松,所以,要想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家长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进来。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诵读的第一本书是从《弟子规》开始,这本书是启蒙养正的最佳入门读物,特别讲求家庭与生活教育。它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理解。

 

每当想起和孩子们端身正坐,心怀对古人的感恩和敬畏之情一起读书的场景,我就会激动不已。家长和孩子捧起同一本书,异口同声地大声朗读,孩子们清脆而稚嫩的童音回荡在空中,洗涤和震撼人的心灵。那铿锵有力的读书声仿佛要穿越历史厚重的墙壁回到远古和蛮荒,如滔滔江水般奔流不息的华夏文明伴随着一代代稚嫩的童声勇往直前奔腾不息。

 

第一期亲子读书会后,钟意和张懿天都将这次活动记录了下来。下面这篇小文是钟意在班上写的,经过班主任徐老师的批改后,我将短文的内容整理并发表上来:

              题目:快乐的亲子读书

上个星期六下午,妈妈组织了第一期亲子读书会。张懿天,羊羊,壮壮,还有她们的妈妈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

妈妈说:“下面咱们来读《弟子规》,让张懿天起头。”

张懿天很有勇气的说:“弟子规圣人训,一二。”

我一边读一边听着朋友们的朗朗读书声,那声音就像清脆的小鸟在唱歌,多么优美,多么动听!

过了一会儿,弟子规的“总序”和“入则孝”两个部分读完了,妈妈说:“下面让钟意来起头。”

我很兴奋地用洪亮的声音说:“父母呼,应勿缓”。小伙伴们就这样轮流来起头读弟子规,妈妈们也跟我们一起读,我感觉和大家在一起读书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

 

读书会过程中,我有时会让孩子们根据弟子规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加深理解。

比如当我问到孩子们是如何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的。钟意稍事思考后告诉我:“上次倪佳悦要过生日,放学后她的妈妈就把我接走了,我没有去小饭桌,我想不能让妈妈担心,如果妈妈到小饭桌找不到我该多着急啊,所以,后来,我就亲自给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在哪里,不让妈妈去小饭桌接我。我觉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也不能私自做主。”

比如当我问钟意如何理解“宽转弯,勿触棱”这句话时,女儿就举例道:“我在家里骑滑板总是很急,而且还碰掉了很多墙皮,以后我再骑滑板要学着宽转弯,尽量不触碰到墙角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问到张懿天时,小姑娘也同样积极思考并列举了一个个生活中的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加深理解。

总之,经典需要传承和学习,它的内里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人生的智慧和学问。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是要大家知道学问的根本是什么?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所谓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之道不是教条,也不会让人变得老气横秋。有人以为孝悌指的是对父母的孝顺对兄弟姊妹的友爱,其实,祖宗的孝悌包含的道理哪里仅仅只有这些呢?

 

     小孩子处在童蒙养正的好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候再去修正教育一个人,何其难也!所以,让孩子从小接受人格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即使他再精通各种理论知识,若没有贤善人格,长大以后对别人,乃至对所有众生,都没有真实的利益。

 

世间的学问和处世之道不是靠汲取知识而获得的,拥有再多的文化知识未必懂得世间做人的学问,故学问之道在做人的根本上,在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上。换句话说,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才是做人之根本……

 

有关读书会的部分内容,钟意妈妈和您分享到这儿,本文仅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敬请谅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