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居飲食——清炒疙瘩白

(2015-08-06 17:48:36)
标签:

山居飲食

南山學舍

茶禪生活

終南山茅棚

松下飲茶圖

趁雨後墒情好,提著竹籃、小菜鐝,将菜圃裏卷心菜苗移栽到山坡菜地裏,秋後就可以採喫啦。

今夏乾旱,種植的辣椒、茄子、西紅柿、黃瓜、小青菜等,都需要擔水澆地。乾旱嚴重的時候要到溪流裏擔水,然後一瓢一瓢澆到菜根下,很辛苦。朋友看到我這樣勞累,就開玩笑說:明年應該少種一些,反正也喫不了這麽多菜!我伸伸腰,也笑道:明年一定少種,這樣澆地很累人。
前兩天終于下了一場透雨,看著菜地裏菜苗欣欣向榮的樣子,山家心裏也充滿喜悅。其實我很喜歡看到菜甲破土的情形,那不僅是生命的重生,也是生命的奇跡。只需要陽光、水分、泥土,小小的種子就能破土而出,將生命展現在山林之間,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啊。

先將苗圃裏菜苗小心挖下,菜苗根部要帶一團泥土,這樣容易成活。然後將菜苗用竹筐提到山坡上,就可以移栽了。這塊菜地雨前已經整理過了,經過一場山雨,土質鬆軟。用小菜鐝挖開一個個小坑,將捲心菜幼苗放進去,然後擁土填實,澆過穩苗水後就能很快成活了。

捲心菜移栽後一個月可結葉球,伏天移栽,秋後、冬天均可采。捲心菜越冬後滋味尤美,爽脆甘甜,雪中采之,略加煸炒,即成美味。那一年我在山上住,正是初冬時節,百草凋零,午齋只有幾個土豆,看不見一些綠色。走到菜地裏一看,秋天種的包心菜還剩了幾個,只是外皮呈灰白色,看來不能食用了。我不死心,拔下一棵看,菜心竟然是綠的,似乎剛剛發芽呢!午齋炒了一盤土豆片,一盤清炒包心菜,沒想到冬天的包心菜這樣好吃,不但滋味甘美,更有一股特殊的香氣。從此就對捲心菜另眼看待了。


捲心菜又名圓白菜、包心菜、高麗菜,本地人稱蓮花白、疙瘩白,為十字花科、芸苔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13世紀在歐洲培育成型,16世紀傳入中國,開始大面積種植。捲心菜具有耐寒、抗病、適應性強等特點,是我國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捲心菜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可補骨髓、潤臟腑、益心力、壯筋骨、利臟器、祛結氣、清熱止痛,是民間經常食用的菜品之一。據《本草綱目》中記載:甘藍(包心菜),煮食甘美,其根經冬不死,春亦有英,生命力旺盛。故人們譽稱為“不死菜”。


黄昏時分麻蚊子(牛虻一種,俗稱不要命)很多,拼命往人身上撲,特別是幹活出了一些汗,更能吸引它們過來。一邊幹活,一邊用手驅趕,很是忙碌。移栽完“疙瘩白”,身上被咬了很多疙瘩,尤其是頭頂——無遮挡故也。

山家飲食清淡,秋後有一兩畦秋茄、捲心菜、小辣椒喫,就已經很滿足了。特別是經霜之後,菜味脆生甘甜,泥爐鐵鍋、泉水劈柴,菜油清炒,只加少許食鹽,用來配米飯或搭粥都很美味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