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華煎茶道修習要聞錄(三)

(2014-09-27 21:11:26)
标签:

煎茶道

茶道修習

南山流煎茶道

霛山茶會

茶禪雅集

http://s9/mw690/001NPFH6gy6MnlzFwYo28&690

十六

時值清秋,霜月印空,白露横江。泰山脚下,細雨迷濛,頗能起人幽思。於是燃炭爐,滌雅器,蒲團趺坐,茶甌啜香,亦人生之乐事也。古德曾說: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茶道修習也是如此。汲水燃炭,燙盞温甌,拂拭茶碗、茶則,均應仔細做去,不可懈怠。先儒“格物致知”之說,於茶道修習過程頗為相合。凡我煎茶道學人,於此處尤宜用心。


十七

在這個並不完美、甚或有些粗鄙的時代,没有比為自己冲瀹一碗茶湯更重要的事情了。那些從茶室外經過的人,那些匆忙而急於求成的人,他們祗是看客,如同浮塵,終将飄散沉淪。而茶人依然獨坐茶室,聽松風淺唱,聞茶香氤氲,在季節更疊中獲得身心靈的輕安和解脱。在這個事界上,還有甚麽比為自己冲瀹一碗茶湯更重要的事情呢?  

十九

唐皎然禪師有詩曰:“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佳。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詩人鄭遨也吟誦說“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都描述了唐代煎茶清况。而蘇轼的:“ 蟹眼翻波湯已作,龍頭拒火柄猶寒。姜新鹽少茶初熟,水漬雲蒸蘚未亁。 ”黄山谷的:“ 蟹眼時探穴,龍文已碎身。茗椀有何好?煮缾被寵珍。 ”則 描述了宋代煎茶清况。

煎茶器非浪漫,應該具備相應茶室和器具。煎茶器具有茶釜、茶鐺、茶銚、茶甁、風爐等,而茶甌、茶碗、茶則、茶巾、清水罐、水瓢、茶勺等等,更是不可或缺的。這些器具在陸羽《茶經》的二十四器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器物。

修習煎茶道,首先要從器具上有清楚的了解。否則,煎點不分,團餅易帜,會鬧笑話的。  

二十 

學習南山流煎茶道,應該從抹拭茶則開始。茶則並非只是一根竹木削成的簡單器具,而是煎茶道的一件重要“道具”。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沾有茶人手澤的器具最為精美。”利休居士那柄題名“淚”的茶匙,即使經歷數百年風雨侵蚀,依然熠熠生輝。

茶則是简樸的,對於煎茶道而言, 那些精美之器只是些奢侈品,不必刻意追求。抹拭茶則,其實是在拂拭去我們内心的染污----貪慾、忌妒、怨恨這些不好的念頭和情緒,就是我們心底最儼重的染污。

我們通過抹拭茶則這樣的儀式,将内心貪慾漸漸除去,這就是煎茶道修習的開始。神秀禪師“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偈語,值得我們重新用心参究。  

 



http://s12/mw690/001NPFH6gy6MnlLsYCT8b&690

http://s5/mw690/001NPFH6gy6MnlLDlGY94&690

http://s5/mw690/001NPFH6gy6MnlLJ3Zq94&690

http://s6/mw690/001NPFH6gy6MnlLPkfb75&690

http://s8/mw690/001NPFH6gy6MnlLURRJ27&690

http://s9/mw690/001NPFH6gy6MnlM05n2c8&690


http://s16/mw690/001NPFH6gy6MnlzLNtJcf&690

http://s10/mw690/001NPFH6gy6MnlzRA4939&690

http://s6/mw690/001NPFH6gy6MnlzU2W1a5&690

http://s8/mw690/001NPFH6gy6MnlzWMoD37&690

http://s9/mw690/001NPFH6gy6MnlA1FUc98&690

http://s4/mw690/001NPFH6gy6MnlA6ivp13&690

http://s8/mw690/001NPFH6gy6MnlLni2b27&690
http://s4/mw690/001NPFH6gy6MnlzJ2CL53&690

 

二十三

修習南山流煎茶道,除了要熟悉每一件煎茶器具的起源、用途,更要具備良好的审美趣味。

煎茶道器具,我将之歸納為“大雅、大美、大用”,這是茶器的最高境界。日本戰國時期,當茶人們紛紛熱衷於収集精美的唐物茶器時,宗易(千利休)卻從來自高麗的粗陶飯碗中發現了一種古樸殘缺之美。這樣獨特的审美趣味其實來自於禪宗心法,來自於唐宋以來的文人山水畫,來自於王羲之、張緒、米芾、楊維貞們的書法,來自於唐宋詩詞。當宗易敲掉花甁一耳的那一刻起,茶器之美誕生了,如同一朵蓮,在茶道歷史的池塘中静静開放。

茶人所終生追尋的,不正是這種静寂甚至有些殘缺的大美麽?

古德曾說:“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煎茶道器具乃雅器,美器,質樸之器,简静之器,重在實用。我過去曾用“質,樸,潔,静”四字來概括煎茶道器具(見《冷香齋煎茶日記》附錄篇),就是要強調茶道器具的質樸简静之大美。

中華茶文化要歸復,茶器很重要。茶器的审美趣味的養成尤其重要。  

二十四

幽蘭生於山林溪谷,不因無人而不吐露芬芳。我們修習南山流煎茶道也是如此。

在茶煙水聲中吐露心香,在季節更疊中成就自我。

孔老夫子曾感言:蘭為王者香!這個王不是别人,就是我們自己。

修習茶道,不是為了别人,更不是趕時髦摆酷,而是為了去除我們身心習氣,修正我們固有的知見,完善自我人格。在這個並不完美的塵世間,還有甚麽比為自己冲瀹一碗茶湯更重要的事情呢?古代茶人将茶道修習稱作“在家禪”,很有見地。

《百丈清規》中祥細記載了禪宗行人喫茶儀規,頗具禪眼。

禪是一枝華,在茶香水聲中吐露幽芬,幽雅如蘭。  

二十五

修習南山流煎茶道,時時要有時時勤拂拭之心,要有喜悅心、清淨心、無所為心。在這個並不完美的塵世間,還有甚麽比為自己冲瀹一碗茶湯更重要的事情呢?皎然禪師有詩句說:“三飲即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趙州教人,祗說“喫茶去”。 珠光曾說:祗要茶湯未凉,我願意終日面對。 這些都是古代茶人的心得之言啊,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即使旅居在外,我也總是携带茶器,一隻茶碗,一柄茶則,一罐茶葉,足矣。抛掉塵俗,蒲團趺坐,為自己冲瀹一碗茶湯,細細體味古德之教誨,體味那一縷小苦而微甘的清幽滋味。

時間流逝,季節更替,惟有面對茶盞之初心未曾改變。

一管長箫,一袭青衫,一付行囊,一隻茶碗。露地静坐,千峰獨行,祗為尋覓那一世的風雅,尋覓那一縷漫滅的幽香。

“吾心似明月,碧潭清皎潔。”千年之後的一個秋晨,我又一次踏上旅程,寒山大士的詩句鐫刻在秋空裏,風霜盡染,字迹漫滅,細細讀誦,依然溫暖人心。  

二十八

煎茶道修習,除了煎水煮茶過程的技法訓練,儀規和禮儀訓練也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對自我身心的煅練。

無論獨自練習還是在舞臺上演示煎茶道,都要時時觀照自我身心:是否真的放下了?是否真的清淨了?這些都是真實工夫,做不了假的。所謂“臺上一分鍾,臺下十七功”,是長期進行煎茶道訓練的結果,是時時勤拂拭的結果。

時時勤拂拭,不是說茶道器具塵埃很多,須要拂拭,而是一種表法:借著抹拭茶碗、茶則的動作,來拂拭去我們内心的貪欲與執著。現在是早課時間,讓我們一起讀誦中華煎茶道四句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茶道華自開。

 



http://s9/mw690/001NPFH6gy6MnlAblTWe8&690

http://s14/mw690/001NPFH6gy6MnlAeovbdd&690

http://s6/mw690/001NPFH6gy6MnlAj2Op05&690

http://s8/mw690/001NPFH6gy6MnlAns4n27&690

http://s4/mw690/001NPFH6gy6MnlM6I0jb3&690
http://s8/mw690/001NPFH6gy6MnlMeYt1a7&690
http://s16/mw690/001NPFH6gy6MnlMo6mzef&690

http://s14/mw690/001NPFH6gy6MnlMwuShbd&690

http://s14/mw690/001NPFH6gy6MnlMFd6Jad&690



http://s6/mw690/001NPFH6gy6MnlMRZ7725&690

http://s4/mw690/001NPFH6gy6MnlMXjpNd3&690

http://s2/mw690/001NPFH6gy6MnlN4UHD81&690

http://s8/mw690/001NPFH6gy6MnlNawxF87&690

http://s6/mw690/001NPFH6gy6MnlNfxYNf5&690

http://s2/mw690/001NPFH6gy6MnlNnD1L81&690

http://s4/mw690/001NPFH6gy6MnlNteRJ8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