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001NPANKty6ZG2MMPye56&690and Max》:孤独和孤独症" TITLE="电影《Mary and Max》:孤独和孤独症" />
Mary:她8岁3个月零9天,喜欢棕色,喜欢吃炼乳和巧克力,有只宠物公鸡叫伊索。她妈妈喜欢抽烟、板球和雪莉酒;爸爸喜欢在小棚屋里陪死鸟玩(制作鸟类标本),她没有朋友,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阿诺一家。在澳大利亚,Mary认为宝宝是在啤酒杯里找到的,她很好奇美国的宝宝是从可乐罐里钻出来的吗?所以,她寄出了这封信,随信还寄去了一个巧克力棒。
Max:他44岁,暴食肥胖,患有ASPERGER症的生活在纽约的中年男。他养了一条叫亨利的鱼(已经亨利9世了),一只瞎了一只眼的猫和一群有科学家名字的蜗牛。他的父亲从他出生就不告而别了,6岁时母亲自杀。他喜欢的食物是巧克力热狗,他有8套颜色尺寸都一样的运动服,他还有一个想象中的隐形朋友。。。
当Max第一次一板一眼的敲着打字机很认真的回答Mary的稚气十足的问题时,音乐响起,Max就像在挥就一曲交响乐。就这样,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来一去,鸿雁传书了整整18年。
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动画片,电影中的黏土造型都不够精致人物也不漂亮,色调偏暗,但是却有自己的风格:澳洲这边的Mary是她最喜欢的棕色,而Max这边的纽约却是黑白色,唯一的色彩是红色:Mary的照片、Mary送给他的绒球,自由女神像的火炬。。。
这也是一个关于“朋友”的电影,友情在孤独的澳洲小女孩和一个患孤独症的纽约男人之间展开,友情有时会跨越地界、超越年龄。。,甚至超越亲情和爱情。友情可能会陪伴终身,直至死亡。。。
Mary说她脸上褐色的胎记总被其他小朋友嘲笑,Max告诉Mary这个胎记会让她以后在天堂掌管巧克力。Mary回信说当嘲笑她的小男孩听到以后在天堂他将得不到巧克力时,小男孩哭着跑了;
Mary说她很少笑, Max安慰她笑不起来也没关系,我也很少笑,但并不意味着我脑子不笑;
有一天,Mary问Max什么是爱,怎么样才能被爱到?这封信引发了Max的焦虑症,Max对爱情一无所知,浪漫和爱情对他都太过神秘,他永远无法破解,要是爱情也有公式,那该多好~。由于焦虑和压力太过巨大,神秘莫测的爱情终于胜利,Max的大脑就此罢工,Max患上重度抑郁症,8个月卧床不起。
收不到回信的Mary各种猜测各种maybe,她满腔愤怒、疑惑、自厌,Mary试图抹去所有与朋友相关的记忆。
8个月后的一天Max中了彩票,他人生的三大目标(朋友(不是隐形的)、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和全套阿诺一家的玩偶)已经实现了其中两个,但Max对Mary念念不忘,因为Mary让Max尝到了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滋味,虽然一个隐身的朋友更安全。
Max又重新开始写信给Mary,告诉她真实的自己,包括缺点和所有:他得了一种病,叫ASPERGER,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他又写到:1、我觉得这个世界无比混乱,只能解读表象且有逻辑的事物;2、我无法理解别人脸上的表情,做了本表情书对照看;3、容易过分敏感、笨手笨脚,容易担惊受怕;4、喜欢解决问题;5、很难表达情绪。Max说他唯一希望改变的是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流泪,亨利10世(第10条宠物鱼)死的时候,他想哭,用力挤啊挤,但是什么也没有。于是Mary送了一瓶她的眼泪给Max。Max回信说Mary的泪是他这辈子收到的最棒的礼物,他的大脑快乐的笑了。
Max很享受解答Mary各种疑问的时光,比如下雨时绵羊会缩水吗?。。(Mary的画外童音好听极了,我听了一次又一次)
Mary很喜欢听Max讲他奇妙的生活:数了多少个烟屁股,最后一任亨利是怎么死的,还有他新发明的鸡肉食谱。。。
两个人互相滋养着对方,Mary越长越高,Max越长越宽,他们的友谊越来越牢固。尽管Max在Mary那里得到了安慰,他仍觉得这个世界难以理解,他搞不懂为什么别人看他觉得奇怪:印度有那么多孩子饥肠辘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浪费粮食?人类明明需要氧气,为什么还要大肆砍伐雨林?既然公车永远晚点,为什么还要麻烦搞出一张时刻表?他同意他喜欢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世间有两样东西是无穷无尽的,一是宇宙,二是人类的愚蠢。
很多人称阿斯伯格综合征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ASPERGER(阿斯伯格综合征)确实是属于孤独症谱系,但是严格的说,阿斯伯格综合征不是孤独症(自闭症),至少不是典型的自闭症,甚至连高功能自闭症也不算。在我看来阿斯伯格综合征和高功能自闭症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有与人交往的意愿,就像这部电影里的Max,虽然每次收到Mary的信,Max都会经历一场焦虑症,但是他仍然渴望交流,渴望与Mary的友谊。虽然他交往的方式比较笨拙,他也不太明白别人的感受和愿望(比如他拒绝暴食匿名见面会里那个强吻他的女人的方式是在他腋下擦洋葱;比如他送给前台那个对他有好感的女人的礼物是一支猫咪直肠温度计。。),人们总认为他反应迟钝,行为粗鲁,在他看来只是诚实,比如当众放屁。
阿斯伯格综合征和高功能自闭症的智力水平并不低,有些甚至很高,列举出得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可能会吓你一跳,他们有爱因斯坦、牛顿、莫扎特。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社交障碍,但是高功能自闭症的人是封闭的退缩的,不愿意接触别人;他们都兴趣狭隘,行为刻板,但自闭症患者的爱好更集中在物体的表面或局部,比如喜欢转圈圈、转车轮、按开关,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的兴趣爱好更高级一些,比如Max能速读,能同时看两页书,最重要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会思考,比如Max的10万个为什么。但是,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成年以后,自闭症,特别是典型自闭症的终极目标是自理,而像片中Max那样能够自立,对自闭症的亲人们来说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自理和自立,多么痛的一字之差!
重新回到Mary和Max的故事。
对Mary,Max给她极大的自信,但她的世界还远未完美。Mary经历了父亲意外去世,母亲自杀,她上了大学,去除了胎记、恋爱、跟她喜欢的人结婚。。。,在大学里她大放异彩,并立志攻克精神疾病。她的论文以ASPERGER为课题,将Max作为他的研究病例。她25岁出了一本关于ASPERGER精神疾病的书,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给Max的话,寄给了Max并说想见他。
但是Max不能接受,他在回信中用了“受伤、困惑、背叛、不悦、痛苦、呼吸困难”这些词,并拔出打印机上的M字丁随信寄给Mary以示绝交。
友谊的大门被关闭了,Mary陷入一个泥潭,满是压抑、自厌,她对整个世界失去了兴趣。她在一个炼乳瓶上写下“I am
sorry!”寄给了Max,每天满怀希望去信箱里看又灰不溜秋的回屋。其间她的丈夫也离开了她,失去最后牵绊的Mary嗑了药,站在一个圆桌上准备上吊,此时音乐响起,童年时听过的那首经典老歌《Que,Sera,Sera》响起,歌声环绕半梦半醒的Mary,往昔的片段随着四周的照片闪现。看到这里,早已泪水涟涟。音乐,总是这么动人至深。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
我总是问妈妈
我的未来会怎样?
我会变得漂亮吗?
我会很富有吗?
妈妈总会对我说:
顺其自然
珍惜现在。
。。。。。。。
当然Mary没有自杀成功,Max的信及时送到了,随信还有Max送给她的整套阿诺一家的玩偶。他原谅了Mary,他在信中写到:我原谅你因为你并非完人,你有缺陷,我也有,全人类都有。我小时候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我们不得不接受自己,包括缺点和所有。我们无法选择自身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纳。然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我很高兴我选择了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Max的信是那么朴实无华,却总透着最朴素的智慧。Max早已接受了自己的缺点,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他从来都不觉得需要治疗,因为这些早就是他的一部分。他用最深厚的爱包容了Mary,因为他选择了原谅。
一年以后,当Mary带着初生的孩子到纽约找到Max时,Max刚刚安详去世。当一只小手握住一只大手那一刻,Mary抬头看到Max面对的那面墙,整个墙壁挂满了Mary写给Max的信,每封信被Max熨平、塑封,放进相框,挂在墙上。Mary的泪水滚滚而落,点亮了她那雨后泥潭般的眼睛。
”上帝赐予我们亲人,感谢上帝,我们得以选择朋友。“
《全剧终》
当我第一次看这部动画片时,MM提醒我说这部片子色调灰暗,沉重又压抑。当我第二次看,我邀请MM跟我一起看,MM表达了同样的理由:无法承受它的沉重。跟其它色彩明快的动画片相比,《Mary
and
Max》讲述的是两个并不完美的人的故事,它不是童话故事,它是社会现实,是生活本身。虽然看的过程中也泪水涟涟过,但是我并不感到难过,相反,我很欣慰: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有多幸运,才换来今生他们的相遇!对Mary,他陪伴她度过孤独的童年,陪伴她恋爱、结婚、生子;对Max,他度过了对ASPERGER患者来说最完美的人生:他拥有Mary的友谊!
正如Max最后一封信中写道: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平平坦坦,还有一些,比如我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道路就像我的,不过或许没那么多裂缝。
PS: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花这么多时间、写那么多字来复述这个故事。上面很多文字就是电影的旁白,是我一字一字记下来,又一个一个敲在这里。
PPS:本片获2009年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
PPPS:《Que,Sera,Sera》是希区柯克的电影《擒凶记》的插曲,最近温故了很多希区柯克的电影,依然那么精彩~
PPPPS:只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才知道这个梗。。。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and Max》:孤独和孤独症" TITLE="电影《Mary and Max》:孤独和孤独症"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