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从早到晚的大小变化

(2014-06-28 11:42:38)
标签:

杂谈

 《列子:汤问篇》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孔子到东方去旅行,遇见两个小孩向他询问早晨的太阳为什么比中午大?孔子却被问的哑口无言。这个故事说明两千年前人们对着这一天文现象就有所探讨了。同时也证明这个问题的深奥,就连万事皆知的孔圣人也无法回答。

       古今中外:人们对着一现象一直是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近年来,随着天文科学的迅猛发展,不少的专家学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的理论根据,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各执己见,没有一个被公认的答案,目前还是一桩没有了结的公案。但是:在是非没有分清之前人们是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

       现在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据观察,任何一种发光的物体亮度在变化的时候,它的体积也在变化。亮度增大时体积好像也在增大,相反,亮度减小的时体积也随之而缩小。暴风雨前后,风吹云层在走动,太阳时隐时现,当云层遮没了太阳的光而又能看到它的轮廓的时候,看上去比完全从云缝里现出来的时候要小的多。农历初三至初五傍晚挂在西边鹅毛似的月光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在弯弯的月亮下部没有发光的轮廓仍然清晰可见,发光的两头尖端超出了没有发光的边缘。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发光能让体积增大。然而,太阳却违背了这条规律向着反向的方向变化着。晨昏时光弱可见它的体积增大了,中午光强它又变小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一种特殊因素的制约,早晨的太阳不但没有中午大而且还要小的多。

我们知道:地球时刻不停地转动,白天黑夜也在的演变中。这里还处在星光灿烂的夜晚,另一个地方却已是红日高照的中午,这个地方刚刚是曙光明媚的早晨,那个地方早已浮现出落日的晚霞了。

如果我们在地球不同的地点去观察太阳,它总是以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名称展现在我们的眼帘中。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时间里有地方看上去大,有地方看上去却小。这种变化原因的产生,使我们联想起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地球是圆形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的厚度基本上是均匀的。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由于多角度的原因,光线射进大气层的厚度是中午光线的两倍以上,再加上早晚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太阳光的穿透力差,自然会呈现为红色。而红色的折射力又是最大的,这样会给太阳的体积增加了一些虚像,看上去要比中午的太阳大了许多。

随着太阳的升高,太阳与观察地点的大气层的厚度也越来越薄了,阳光的颜色也由红变黄再变白,折射力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太阳越升高它的视觉体积就越小。中午时的太阳是一天内最小的。也是太阳与观察地点之间大气层厚度最薄的时候,它的体积的真相也接近实际了,看上去要比最早小了许多。

至于月亮东升西落时大小变化和太阳一样受大气层的影响,不光是眼睛的错觉,也不是背衬关系,更不是光渗作用。总之,太阳体积的视觉效果取决于观察者与太阳之间的大气层的厚度。
    大气层不但影响着太阳体积的大小,光度的强弱,颜色的变幻,在特定的条件下还能使太阳念成椭圆形、三角形和四角形的,这种难以想象的变化在大气层的威力下都能变为现实。

大气层是位魔术师。也是一块放大镜。

                                                                                                                         舒城 天文爱好者:仁一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鸟画9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