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之以墨-明代铁质葫芦形墨斗
标签:
绳之以墨锦州古玩文化节明葫芦形铁墨斗草庐文化春建私人收藏文化 |
分类: 杂项 |
http://s6/middle/627d2537tbde0272b2a15&690
年代:明(公元1368年——1644年){距今约600年左右}
http://s2/middle/627d2537tbde0277ac301&690
【名称】:铁墨斗
【类别】:铁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代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春建*私人收藏
http://s6/middle/627d2537tbde027eb12b5&690
【简介】:这个像葫芦形的物件墨斗,是在锦州古玩文化节古玩市场上寻觅到的,此墨斗材质为生铁铸造。长10.2厘米,周围可见明显土蚀痕,墨斗身上铁锈斑驳,包浆老旧,古朴。墨线,墨仓内蚕丝,线轮,已失。
http://s4/middle/627d2537t79633739bcd3&690
[相关故事]:(摘自网络)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其用途有三个方面:1、做长直线(在泥、石、瓦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2、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3、画竖直线(当铅锤使用)。墨斗由墨仓、线轮、墨线(包括线锥)、墨签四部分构成;墨仓:墨斗前端的一个圆斗,早期是用竹木做成的,前后有一小孔,墨线从中穿过,墨仓内填有蚕丝,棉花、海绵之类的蓄墨的材料(倒入墨汁后可以短时保存)。线轮:一个手摇转动的轮,用来缠墨线。墨线由木轮经墨仓细孔牵出,固定于一端,像弹琴弦一样将木线提起弹在要划线的地方,用后转动线轮将墨线缠回,因而古代又称墨斗为“线墨”。墨线:一般用蚕丝做成的细线,也可以用棉线,其特点是,它经过墨仓时可以保留一定数量的墨汁。墨线的末端有一个线锤,是用铁或铜制作的有尖锥‘8’形,它可以插在木头表面来固定墨线的一端,也可以当铅锤使用(木工把它叫做‘吊线’)。墨签:用竹片做成的画笔,其下端做成扫帚状;弹直线时用它压线(使墨线濡墨),画短直线或记号时当笔使用;墨斗造型、装饰各式各样,墨仓有桃形、葫芦形、鱼形、龙形等,既是自娱,也是木工手艺的炫耀。
http://s2/middle/627d2537t795ccc8ee231&690
http://s6/middle/627d2537tbd9ffeb23075&690
墨斗趣谈
相传,宋朝诗人秦少游出一谜语给苏东坡猜。谜面是:“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要是射出一条线,天下邪魔不敢挡。”
苏东坡心中有数,却装猜不着,另作一谜让秦少游猜。曰: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凭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苏小妹马上和诗一首: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去,归来摇橹还。苏小妹诗罢,见秦少游一时不解,便答道:你的便是大哥的,大哥便是我的,我的便是你的。原来三个谜语互为谜面,亦互为谜底,三首诗均说的是墨斗
!
《周髀算经》:”圆出于规,方出于矩。“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绳之以墨,意指木要成器,犹人要成材,都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世界这一段时间太乱了,中国这些年一直做事中规中矩,为了国家建设,忍辱负重,西方这些大国与东方这些像菲律宾这样的小国得寸进尺,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肆无忌惮,我们是时候了正如这个墨斗一样给他按上准绳,弹出一条墨线,告诉他们尺寸在哪里!世界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告诉他们我们的规矩在哪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