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饕餮中国*西汉饕餮纹铺首


标签:
西汉饕餮纹铺首饕餮纹铺首衔环春建博物馆春建私人收藏草庐文化 |
分类: 铜器 |
年代:西汉*青铜*饕餮纹铺首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距今约2200年左右}
http://s16/middle/627d2537tb367ed8ede2f&690
【名称】:青铜饕餮纹铺首
【类别】:铜器
【年代】:西汉
【文物原属】:西汉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春建*私人收藏
http://s13/middle/627d2537tb367ef4bffec&690
【简介】:这件“铺首衔环”,为汉代,青铜质地,铸造而成,表面有红斑绿锈,铺首通高18厘米是由兽面纹和圆环两部分构成,(含环),兽面为长方弧面,与兽面一体的兽鼻内卷呈弯钩状,兽面纹饰为满工凸雕饕餮纹,兽面纹狰狞而威严。十分精细。背面光素无纹。此置于墓葬门或椁上装饰,有避邪镇墓,使死者免受鬼魅侵扰之意。铺首之饕餮纹则另有所典,即源自龙生九子之传说,其中四子名椒图,也称为饕餮龙,好闭,以铺首衔环为其形。故铺首主要用途为大门上饰物,起御凶镇宅、装饰和通报门铃作用。
http://s1/middle/627d2537tb367f207cb00&690
http://s16/middle/627d2537tb367f5b1006f&690
[相关文字]:(摘自网络)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饕餮,为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也比喻贪婪凶恶的人。《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左传》有记曰:“贪于饮食,侵欲崇侈,……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有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尤其是鼎、簋上。 “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据有关文献,饕餮是指一种贪食、贪财、有首无身的怪兽,被广泛应用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等纹样装饰上。细可分为牛首纹、虎首纹、龙首纹。饕餮纹的源流,最早似可追溯到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兽面纹,到商周时期基本程式化,到春秋、战国开始简化,到汉唐基本成为具有狮、虎特征的兽面纹。宋以降的变化则甚微。
饕餮是在告诫.............
《孔子家语·六本》:“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贪食以忘躯,尠不调盐醯。”
钱仲联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曰:‘贪食忘躯,以禽畜自喻也。言贪食而忘躯,鲜不为人所烹。醯盐所以调食。’”
《戒石铭》原为五代蜀主孟昶戒示官吏的令箴,原文四言二十四句,题为《戒谕辞》。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摘录其中“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颂于州郡,以教育官吏恪守清正廉明,并改名为《戒石铭》,“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事体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