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中年级作文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2012-11-26 19:31:4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研专题

   蓝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20122013学年度教育教学研究县级课题申报表

 

小课题负责人

张少荣

学科

语文

学历

本科

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年龄

30

参加工作时间

2000.7

工作单位

工业园区小学

手机号

 

QQ

1023198663

邮 箱

地 址

Shaorong_0413@163.com

新浪博

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1652284270

课 题

名 称

     小学作文的创新与实践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陈娟利

小学高级教师

工业园区小学

冯巧

小学一级教师

工业园区小学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教研员意见

 

 

 

 

         教研员(签名)

 

 

        

 

 

 

 

 

      负责人(签名)

 

                   

    研究方案(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步骤、研究的预期效果、研究成员的分工等,字数不低于3000字)

 

“小学作文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伴随着新时代的春风,教师们被拥进课程改革的大潮。他们蹒跚起步,有的亦步亦趋,摸索前进;有的务实肯干、积极进取;有的开拓创新、勇于改革。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而影响周围。

(一)、从现行小学教材看,作文教学没有一个公认的符合小学生写作认知心理的科学有序的专门的小学作文教材。绝大多数的教师的作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看,遵循教师讲,学生做的封闭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大多面向少数学生,讲究的是培尖教育,这显然与作文教学本源相违背,压抑了多数学生的创造性,伤害了他们的心灵。教师只是顾及到少数学生习作的优劣,却忽视了多数学生练语的需求。

(三)、从作文素材看,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日常接触到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素材,例如一朵小花、一只小鸟、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等。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素材的意识和能力,不善于运用身边丰富的作文资源。

(四)、从小学生写作心理看,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很薄弱。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

(五)、从教师的评价方式看,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内容存在片面与单一的倾向,以教师的评价为唯一主体。这些问题,已成为小学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要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每一次作文中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把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再说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

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作文,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标准》中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又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农村小学生生活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如: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按照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能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甚至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抒写自己的感受。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素质,最终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当然离不开生活。本课题的研究就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去观察、操作、体验、交流、再现、想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展开合理的想象。从中获得第一手写作材料,进而将这一写作材料根据本次作文要求或自己对生活的独到体验,进行加工、整理、提炼成符合文章中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道德准则,并能准确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并且老师也应该和学生共同在实践中写作,达到师生能够教学相长。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写的境界。

(二)营造好作文环境,走“生活作文”之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水平,让学生人文素质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能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等。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 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 、厂长、医生、工人等等。然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另外我们还让学生设计班队活动,设计美化校园,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实验。

1、对比研究法。教师分析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作文情况,收集资料,形成经验。

2、个案研究法。教师建立学生人头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形成经验,进行交流。

3、文献研究法。参研教师收集有关理论与经验等文献资料,分析与借鉴研究成果。

4、信息反馈法。收集学生的信息,实验班的信息,实验教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二)、作文教学模式与内容的个性化创新

针对我校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侧重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在写作的教学模式上的个性化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二是在作文教学的内容上的个性化创新。

(三)、在研究与实验活动中,全体成员努力学习并借鉴一些优秀的作文教学理论,展开讨论,并将适合我校的一些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对个性化创新作文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占有写作时间。

提出三种基本课型:

1、读写一体作文训练模式。

2、展示发表式作文模式。

3、作文自批自改指导课。

六、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确立课题,向县教研室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

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形成研究共识。制定实验方案,为课题开题做准备。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1、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执行计划。

2、分阶段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并搜集优秀学生习作。

3、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形成系列成果。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成果推广阶段

1、课题组收集资料,整理汇编。

2、总结工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课题总结会,接受上级专家评估。

七、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

(一)、资料收集制度

及时收集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有用的资料。如影像类的照片、光盘;文字类的学生优秀习作、周记,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案例设计及分析、论文、小结等。

(二)、汇报制度

要认真按执行计划开展活动,及时向课题组汇报工作的开展情况,以便调整修改研究方案;课题组也应严格按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定期研讨和小结,及时向教研室汇报、请示,以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八、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

负责人:张少荣    

成员:陈娟利   冯巧

九、预期研究成果

最终成果形式:

结题报阶段性成果形式:

教师类: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案例、优秀论文

学生类:《优秀学生习作、周记集》

 

 

                                          201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