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
钟小慧
http://s3/bmiddle/627b4463g910c5f1593b2&690
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已成为现今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但每天对着教条式的口号连大人也一点感觉没有,更不要说对小孩的影响了。科普作家王茨安的《三个“虎崽”的故事》引领孩子们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从最深处打动小读者的内心。
大多数儿童用以下词汇来描述他们喜欢看的书:“有想像力”、“恐怖”、“惊险”、“集科普与幽默于一身”、“惊险科幻又有深刻意义”、“武侠小说”、“幽默”、“历险”、“娱乐”、“有趣”、“有神秘感”等。
王茨安老师曾说过:“迎着他们的兴趣来让他们读书。像现在比较流行一些搞笑的书,我觉得你们选书呢,也要迎着孩子的喜好,让他们读到好书。我觉得现在学生很缺乏的是,爱心、善良,我父亲小时候教我做人的时候,就是要我第一要有爱心,要善良,我觉得现在这类书也还缺乏。”①
《三个“虎崽”的故事》(南方分级阅读五年级读本)是王茨安老师心愿的诠释,力图在故事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善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就是爱心、善良的最好体现。
《三个“虎崽”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主人翁“虎崽”
是个瘦弱、胆小的八岁小孩,在一次意外拥有了能听懂动物讲话的特异能力。陪同他的是一条也叫“虎崽”的猎犬。在湖南全省开展的一场猎杀华南虎的运动中他们遇见了一只小虎崽,小虎崽的妈妈已被人杀死,成了一个“孤儿”。他们在明旺老师的指导下,决定采取“ㄐㄏㄗ行动”,把这只小虎送回大自然。后遇上了虎王,“虎崽”本以为大难难逃,谁知两人成为了好朋友。最终猎犬“虎崽”和小虎崽还是死在人类的枪口下。
“恐怖”、“惊险”、“有趣”的情节使这本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了孩子。虎患的恐怖气氛带给小读者紧张,遇险的场面使小读者不由得捏着一把汗,动物富有个性的语言使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如幽默风趣,使人忍俊不住的黑鸡,忠心耿耿的猎犬“虎崽”,乖巧可爱的小虎崽,充满母爱的羊妈妈,威严不可侵犯的虎王……
故事用了童话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了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生灵,他们还与人类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细细体味你会明白作者正是要用动物的有情有义,反衬人类的残酷。华南虎作为我国独有的品种,已经灭绝,这历史大悲剧还会继续上演。故事最后以残酷的结局提醒了孩子们要思考:野生华南虎灭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他们侵犯了人类,人类要保护自己所以才把他们杀死吗?不是的,是因为人们砍山开荒种粮,为一饱口欲夺老虎口粮。老虎的凶猛远远不及人的贪欲可怕。最后作者按捺不住,痛心疾首地跳出来谴责那些为了钱,为了贪嘴就疯狂杀死野生动物的人凶残,没有一丝人性。
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生命的叹惜,对祖国花朵的殷切寄望。希望“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成为捍卫地球万物和谐相处的卫士。让生活在这颗已经很脆弱的星球上所有的生命不再重演悲剧。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岂能是一本书就能承载。正如王茨安老师说的“现在这类书也还缺乏”,希望以后孩子们能读到更多这种喜欢读又有意义的好书。
注释:
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b44630100hl7w.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