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进行“阅读拯救”?

标签:
南方分级阅读儿童阅读书香校园阅读方式 |
分类: 媒体报道 |
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5个城市进行的一项内容为“传媒和阅读对当代儿童的影响”的调查中,有一项是“你的信息从哪里来?”在小学生的调查中,有50.7%填的是来自老师和同学,有30.2%填的是来自家长,有29.1%填的是来自传媒与阅读。在中学生的调查中,有76.4%填的是来自传媒与阅读,有19.9%填的是来自老师和同学,有3.7%填的是来自家长。
来自传媒与阅读的信息占了中学生信息来源的绝大部分,但中国“童媒第一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少儿读物委员会主任海飞日前表示,伴随传媒的兴盛,产生的却是阅读的危机,现在必须对中小学生进行“阅读拯救”。
那么,如何让青少年舍弃五光十色的多媒体阅读,而爱上沉静不言的纸质阅读?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和海飞等人,请他们分析当前世界范围、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危机,并结合广东的特点,阐述应对之策。
“读书”已变成“读媒体”?
海飞说,随着儿童的成长,传媒和阅读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可以四舍五入,到中学阶段,家长的影响则沦为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
而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社会的阅读概念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阅读、报纸阅读、期刊阅读等纸媒体阅读的一统天下,逐渐被图画书阅读、动漫阅读、电视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现代纸媒和电子媒体阅读瓜分和取代。”
有些先行者,已经把几千年来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读书”两字,改称为“读媒体”。尤其是最现代化的网络媒体和网络阅读,成为最自由、最快乐、最便捷、最生动的方式,最全才、最平等的老师,正在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和左右着当代青少年。
“阅读危机”无处不在
在网络等新媒体阅读方式大行其道的时候,传统纸质阅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海飞介绍,仅以图书人均拥有量计,日本是中国的4倍;但即使是这样一个阅读大国,也同样存在着“阅读危机”。
他曾多次访问过日本,亲眼见过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上人人捧着书本阅读的景象。但本世纪初访问日本时,他发现这道风景线正在消失。“日本出版连续10年下滑,而且还在继续下滑,日本的全民阅读也在下滑。我曾访问过日本东京的一所学校,学校教学设备之先进、完美,令人赞叹不已,特别是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之大、品种之丰富、书籍之精美,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当我问起图书借阅量时,日本方面的图书管理人员支吾并商量许久后,才非常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一个月只借出去两本!也就是说整个图书馆基本闲置。”
学校的“教头”非常无奈地告诉海飞,日本的学生们不喜欢课外阅读,而更喜欢追星、喜欢玩手机、喜欢染头发。海飞介绍,日本的有识之士正在推动“每天阅读10分钟”的“阅读拯救”活动,“日本今天走过的路,很可能是我们明天要走的路。”
中国同样也面临“阅读危机”,同样也在大力推广青少年的纸质阅读。海飞介绍,他所在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在2007年设立了与世界接轨的首个全国儿童阅读日———4月2日;全国少年儿童报刊协会,连续多年倡议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每天阅读15分钟”活动。全国也涌现出了许多生动活泼富有朝气的“阅读推广人”。
分级阅读已是世界趋势
在这股推广阅读的潮流中,一种“分级阅读”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学校教育的新时尚浮出水面。
英、美等国从上世纪中期起,就制定并实行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级阅读的推广分别开展了10多年和近30年。台湾自上世纪末以来,开始注重儿童分级阅读的校园推广和培养,并在2000年全面推行“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出2亿幼教经费及1亿国教经费推动分级阅读。
什么是“分级阅读”?海飞解释,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发展在整个少年儿童成长期有很大的变化,不同年龄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级阅读,主要就是按照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提供大体适合某个成长阶段孩子特性的作品,是提高少年儿童阅读能力的一种阅读模式。
他还介绍,除了这种“年龄段分级阅读”之外,还有几种分级阅读方式。一是“多知识结构分级阅读”,帮助青少年对各类知识的读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二是“多媒体综合分级阅读”,是集合各种媒体的优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阅读同样一本《西游记》,婴幼儿可以阅读图画,小学生可以看动漫图书和动画片,中学生可以阅读原著。三是男生女生性别分级阅读。这种科学分级,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更快乐、更深入。
广东率先推广“南方分级阅读”
在内地,分级阅读的理念也正慢慢推广。2008年,分级阅读成为广东创建“书香校园”过程中首创的校园阅读方式。从2009年开始,广东将在全省中小学校园中推广“南方分级阅读”的理念和做法,并组织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以读书多少,评选出“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和“阅读小博士”。对获得“阅读之星”称号的学生,将颁发证书并进行表彰。
李小鲁介绍,“阅读之星”的评选,需要实打实的读书,并需要写出读书心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各有不同的标准,如一年级的“阅读小学士”需要在1个学期内读10本书,写两篇阅读心得,而六年级则需要1个学期读40本书、写9篇阅读心得;六年级的“阅读小博士”更需要读80本书、写20篇读书心得。
李小鲁表示,“阅读之星”、“分级阅读”和“书香校园”活动,只是阅读的一种载体和形式,其效果,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读几本书,而是具有更大的育人价值,长久坚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字思维、精神修养,更能养成其终身的人文习惯。习惯养成了,教育就成功了。”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让孩子们读到适合他们的好书……
“纸质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要培养学生对书本和知识的尊重和喜爱、南方分级阅读是对现代生活挑战的有力回应……”,日前,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承办的“南方分级阅读指导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上记者据悉,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发出通知,自2009年起,广东将在全省中小学校园中推广“分级阅读”的理念和做法,并组织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评选“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和“阅读小博士”,让读书成为师生日常功课。这是广东省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国内还是首创。一股“分级阅读”的旋风,正在广东校园兴起。
传统阅读空间已被挤压
李小鲁首先表示,当代社会生活和现实给我们的阅读,尤其是给青少年的阅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阅读,尤其是纸质阅读,在现代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通常,我们看到我们的学生容易沉迷在网络当中,在网络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我们还看到我们的学生是在用大拇指、而不是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中国和世界都进入了一个竞争性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传统的阅读,被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所挤压,只剩下了可怜的拇指文化、快餐文化和碎片文化的生存空间。这些变化,必然会给我们传统的阅读带来极其深刻的挑战。”
而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的空间甚至更为狭窄。李小鲁说,“繁重的学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残酷的成绩竞争,占据了我们学生对教材教辅以外的课外书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家庭,也已经没有传统文化的氛围,传统的书本,逐步远离了家庭交流的中心。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帮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广东推广“书香校园”、“分级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李小鲁认为,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读几本书,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清晰的语言表达、文字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书本和知识的尊重和喜爱,在阅读中促成自我精神世界的成长和发展。”
他说起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小时候,我爷爷看见我把一张写了字的纸揉成一团丢在地上,他充满敬畏地从地上捡起来,小心地把这张纸舒展开,说要“重视字纸”。他说这是在孔子时代就已经形成的一种风气,如果一个人不重视字纸了,这个人也就不会重视文化,不会重视知识,也就不会尊重老师,因而也不会重视国家和民族。虽然爷爷文化不是十分高,但他讲的这些话,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这个故事让他觉得,人有很多种感情,但是,有一种很重要的感情是没有被开发、被重视的,那就是人类对崇高伟大的一种尊重和恐惧。“当人们有了这种情感,看到书和知识,就像进入庄严神圣的殿堂。有了这种态度,他就可能坐言起行,拿起书本认真地读下去,排除精彩世界对他的诱惑。”
具体怎么培养这种尊重,尤其是喜爱?李小鲁说,“学校老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环境、寻找更多更好的形式,帮助我们的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这个人的一生就从根本上的被塑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