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分级阅读,让孩子读合适的书

标签:
南方分级阅读儿童阅读少年儿童图书 |
分类: 媒体报道 |
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09年03月05日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黄婵 赖晓君
孩子沉迷上网,喜欢看电视,只看漫画书、言情小说……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父母总是头痛类似的问题。在诸多诱惑的现今,传统的书籍阅读往往是孩子们课余生活最后的选择。父母催促孩子读书,可是除了教材、教辅、作文书外,又该为孩子选什么书呢?这又让父母发愁。日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推出第一套南方分级阅读丛书,我们或许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中国面临阅读危机
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5个城市进行的一项内容为“传媒和阅读对当代儿童的影响”的调查,其中有一项是“你的信息从哪里来”。在小学生的调查中,有50.7%填的是来自老师和同学,有30.2%填的是来自家长,有29.1%填的是来自传媒与阅读;在中学生的调查中,有76.4%填的是来自传媒与阅读,有19.9%填的是来自老师和同学,有3.7%填的是来自家长。最现代化的网络媒体和网络阅读正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和左右着当代青少年,对传统的书本阅读形成强大的挑战,这些都表明,中国面临“阅读危机”。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人们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展,人们的信息来源空前扩张,传统阅读被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挤压,只剩下了可怜的姆指文化、快餐文化和碎片文化。学生沉迷网络、电视,他们喜欢视像、图片多于文字;学生学习负担重,除了教材与教辅书,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本。人们逐渐远离书本,远离阅读。
可是,阅读是必须的,阅读不仅能培养清晰的语言表达、文字思维,培养较强的语言交往能力,还能培养孩子们对书本和知识的尊重和喜爱,确立和发展自我精神世界。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一个人的一生就从根本上被塑造成功了。
依年龄分级阅读
可是书海茫茫,孩子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书籍来阅读?一年级的学生,无论如何聪慧,阅读《红楼梦》总是困难的,像这样的阅读只能起反作用。
分级阅读是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少年儿童的阅读模式,是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发展在整个少年儿童成长期有很大的变化,不同年龄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级阅读,主要就是按照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提供大体适合某个成长阶段孩子特性的作品。
分级阅读大致有4种方式。一种是年龄分级阅读,这是分级阅读中最常见、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做法,一般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分为婴儿、幼儿、小学生、中学生4个阅读阶段;二是多知识结构分级阅读,其本质就是在多年龄段分级阅读中,对各类知识的读物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配比;三是多媒体综合分级阅读,集各种媒体的优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四是性别分级阅读,根据男女不同,设置个性化、人性化阅读。
上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将儿童读物按3-6岁、6-9岁、9-12岁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进行分级。
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级阅读的推广分别开展了10多年和近30年。台湾自上世纪末以来,注重儿童阅读的校园推广和培养,政府和民间历年都有较大的投资,推广丰富多样的儿童阅读活动。2000年,台湾全面推行“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并且拨了2亿幼教经费及1亿的国教经费推动分级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是目的
在内地,分级阅读的概念也正在慢慢推广。2008年,分级阅读成为了广东创建“书香校园”过程中首创的校园阅读方式。
由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推出的南方分级阅读丛书,选取了部分儿童文学经典、部分现代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初三),每个年级各有不同书目读物配成一套。全部读物由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心理健康专家、教育研究专家、资深媒体研究专家,以及台湾知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专家等组成专家团队,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的书目。目前该中心推出的第一套丛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相对应的不同书目。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认为,目前许多课外读物的选本标准,仍是以贴近语文教材的课文主题、语文考试的选文方向为主,归根到底还是为教学服务。
而南方分级阅读的选本标准,则是根据儿童思维发展,选择适合其水平的读物,助其获得最大的阅读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其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1-2年级主要是吸引孩子从亲子阅读到独立阅读,从阅读图画到阅读文字;3-4年级主要扩大阅读面,引导孩子形成阅读习惯;5-6年级主要是激发孩子的思考与想象,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方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性为主的思维方式;7-9年级则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兴趣,为他们日后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正如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少年儿童读物委员会主任海飞所说:分级阅读最终之意,不是为了让孩子看多少书,而是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好书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黄婵 赖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