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琅琊紫金砚历史出处与琅琊建置沿革考

(2013-10-31 15:19:37)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法汉字及中国文化

关键词:琅琊       紫金砚

 

古代对砚石多以地名,山名为命名。细到坑口,上下之分命名。由于砚石的品质要求严格,分层,距离几米就有很大差别。所以砚石一直是地名坑口只说,石质相近但地点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名字。发现论证琅琊紫金砚,就必须清楚历史出处地“琅琊”的建置沿革,使之出处更符合历史记载。

“琅琊”一词的出现最早《管子》《孟子》《山海经》等。记载为胶南琅琊山,自春秋设邑,战国越国设县。秦灭六国后,始皇东巡,《史记。秦始皇本纪》在琅琊作琅琊台,立石刻。秦国分三十六郡 琅琊郡为 三十六郡之一,治 琅琊县(治所在山东胶南市 琅琊 夏河城),辖 山东半岛东南部。 西汉时期治 东武((今山东诸诚市城关镇东古城子村),领51县。包括今 山东半岛东南部的 海阳 即墨 崂山 胶县 胶南 沂水 莒南 日照 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 青岛等地。属徐州。

东汉建武十七年(41) 光武帝封子 刘京 琊王,琅琊郡改为 琅琊国,建都于 (今莒县) 建初五年(80 琅琊国移都 开阳 临沂市区)。领13县开阳,东武,琅琊,东莞,西海,诸,莒,东安,阳都,临沂,即丘,缯,姑幕,。 建安二十一年(216) 曹操 琅琊王 刘熙,国除为郡。
  三国魏晋仍治 开阳,领 开阳 临沂 阳都 、郎丘 安丘 9县。辖地开始缩小。 因之。
  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 临沂 河东 汤河镇故县村),领即丘、 武阳 新泰四县,属 北徐州。北齐北周因之。隋 开皇三年(583)废。属县直属 沂州
  隋 大业三年(607),改沂州为 琅琊郡。治所在 临沂(今临沂市区)。共辖7县: 临沂 颛臾 沂水 东安 新泰。唐 武德四年(621)复为沂州。
  唐 天宝元年(742)又改沂州为琅琊郡。辖5县: 临沂、费、 沂水 758年( 乾元元年),又改称沂州。                                                                                                  综合上所述,古琅琊的沿革基本有了一个详细明确记载,另外东晋南下侨置金城,白下,称作南琅琊。安徽滁州有个琅琊山,是琅琊王司马由出兵常驻此地的名。                            今各地所谓自称琅琊出紫金石的地方,山东临朐,青州,安徽寿春,都不在历史上的琅琊管辖。师古日:齐郡已有临朐东莱又有此县,蓋各以所近为名也。斯类非一。临朐汉属于齐国,两晋时期属于东莞郡,以后入青州 藏在首博的琅琊紫金石砚。有人说此石出自临朐,这是个明显的錯误,此砚反面铭文五行,字有残缺,文曰::此琅琊紫金石,所囨易得,墨在诸石囗囗囗永囗囗囗,皆以为端囗也。下面落款为元章二字。考此元章学术阶皆认为是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的字号。  

      米芾(10511107)宋      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陽漫士、海嶽外史。世称米南宫。吴人,祖藉太原,后徙湖北襄陽,晚居江苏镇江,建海岳菴。宣和時擢为晝画学博士。天资高邁,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初於無为州有巨石奇醜,芾見大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世号米颠。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书画自成一家。精於鋚別。工诗文,语無蹈袭,奇情險句,清雅绝俗。书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人争诊玩。嘗对徽宗问,自称:臣书刷字。又自謂善书者只有一筆,我独有四面。徽宗称赏曰:名下無虚士.米芾:精於鉴裁。遇古器物书画,竭力求取,必得乃已。有宝晉英光集,书画硯诸史 首博的紫金硯,应是唐硯无疑,宋代为徽宗赵佶所有,后賜米芾,旋被苏轼借去,死后方还。釋文:蘇子瞻携我紫金研(通硯)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傅世之物,豈可与清静圆明夲来妙覺真常之性同去入住哉!米芾《鄉石帖》此帖亦名《紫金帖》,行書,纸本,,隨書一则,書其新得右軍鄉石紫金硯之快意。约書於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釋文:新得紫金右軍鄉石,力疾書数日也。吾不來,果不復來用此石矣。元章。米芾:《琅琊紫金硯铭》琅琊紫金硯为米芾復得後,其在硯背部親作铭云:此琅琊紫金石所鎸,彼易得墨,在诸石之上,自永徽始制硯,然皆以为端,实误也。元章。(銘文有损),还将此硯流傳过程写入《宝晋英光集》。現藏首都博物舘     以上米芾明确琅琊右军王羲之故里,米芾所述明确无误                                                                                                    临朐,青州,紫金石论证的根据   南宋高似孙在其《砚笺》中有:紫金石出临朐,色紫润泽,发墨如端歙,唐时竞取为砚,芒润清响。之语,作为南宋的官员高似孙未曾到过被金人占领的山东,也没上手过紫金砚,由于距离北宋初年以久,所述应为引用故人文章,也未提及“琅琊”所以应不是琅琊紫金砚,只能是青州紫金石。唐彦猷《砚录》也有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曰临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石有数重,人所取者不过第一二重,若至第四重,润泽尤甚,而色又正紫,虽发墨与端歙同,而资质微下。之说 唐彦猷作为青州的地方官员,对红丝石赏爱有佳,偏爱自品评青州红丝为天下第一(这也是有明确记载红丝石为第一的文献),却对历史著名的紫金砚品评一般,且产地青州,这是反常现象,这只能说青州紫金石品质不佳。在其砚录》中所述青州紫金砚,明确表述不如端歙,在其名砚排位列在第九,青州红丝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 归州大沱石四,淄州金雀山石五,淄州青金石六万州悬金崖石七戎泸试金石八青州紫金石九吉州永福县石登州驼基岛石十一                                                       可见青州紫金砚非琅琊紫金砚,北宋米芾,苏东坡特别推崇的诸石之上琅琊紫金砚,到了这里成了第九了。青州紫金砚应为在“国初已乏”后,琅琊紫金砚已经消失,一种类似石头,石品无法与永徽年至绍圣四年的琅琊紫金相比。所以就自然成了第九了,《砚录》更没提及琅琊两字。                                                                                                  以上的资料证明米芾所述琅琊紫金砚出自古琅琊羲之故里是正确的,更准确的说应该出在右军乡里。米芾应为最早记述,品评琅琊紫金砚的鉴赏大家,他的博学是一般人不可及的。做为宋四家的苏东坡更是对砚挚爱,鉴赏水平更不用怀疑,他游历大江南北,赏玩历代名砚,古代人物画多有《东坡试砚图》米芾《米癫拜石图》,可见两人对砚石的痴迷。琅琊紫金砚的最有力证据应该以米芾《乡石帖》《紫金帖》《宝晋应光集》记述为准。琅琊紫金砚非青州紫金砚,青州紫金砚更不可再拿地名来开玩笑叫琅琊紫金砚。也许在北宋后紫金名气大有了坑口之分,如琅琊紫金砚,青州紫金砚。我是琅琊人我是坚决反对青州,临朐,寿县用琅琊来命名紫金砚的。也希望琅琊人支持这个观点,琅琊的瑰宝为啥被别人冒名,你们的石头叫啥必须有合理论证,琅琊就不要用了。                 

作为琅琊紫金砚的发现者,我发现的石头暂自定为琅琊右军乡紫金砚,希望鲁砚的一些大师们,对鲁砚应该有新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老思想上,砚石首选实用,在可以使用的前提下对工艺形制做以精工,这才是鲁砚的出路。也希望可以帮助,支持新发现的优质砚种命名和论证,为了鲁砚的发展不要压制新砚种。琅琊紫金砚是鲁砚的骄傲,希望大家支持。

                                                                                                                                                                                                                                                                                                                                         作者;孙建军       於紫金石舍       2013年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