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846
  • 关注人气: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耕培植文化生活习惯

(2013-01-31 14:38:08)
标签:

生活

文化

分类: 杂谈随笔札记评论序跋
深耕培植文化生活习惯

作者: 杨照

2013-01-25 10:20:08 来源:南方周末

一座美术馆可以让一座城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升级并脱胎换骨,谁不想做!

自从十多年前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设计的毕尔包古根海姆美术馆开幕以来,西班牙毕尔包,这个原本人口百万的工业城市,彻底改头换面了。工业产值很快就落后于美术馆带来的观光产值,于是工业逐渐淡出,让出的土地上建起受盖瑞影响的新设计风格建筑物。

别看盖瑞设计的美术馆那么炫那么惊人,从头到尾盖瑞本人都非常强调建筑和周遭环境的呼应配合。他尊重当地巴斯克文化,美术馆炫亮的金属表面,也是传承自当地长远的冶金工业历史。受到这样的影响启发,毕尔包的新建筑大量巧妙运用旧式工厂仓库外形元素,予以巧妙转化,创造出新的趣味。

自从毕尔包古根海姆开幕以来,有超过90座城市主动接洽古根海姆基金会,邀请他们去开美术馆。大家都对古根海姆在毕尔包产生的效应大感惊讶,一座美术馆可以让一座城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升级并脱胎换骨,谁不想做!

当然,要吸引古根海姆产生兴趣没那么容易,十多年来,古根海姆的毕尔包传奇,还没出现第二个复制的例子。

吸引不了古根海姆,并不表示我们就不能学习毕尔包经验,试图改造、升级我们的城市。毕尔包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建筑和古根海姆美术之外,更根本的是他们居民的文化生活态度,是他们很快认知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调整。

什么是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是一种主动追求的自我态度,中间牵涉“追求”和“自我”两个关键词。在现实生存条件之外,随时保有“追求”的冲动,希望能找到更多更丰富的满足。“追求”同时也就意味着愿意额外付出心力,而不是安逸于马上领略的享受。

所以,光是吃得好穿得好的欲望,不会创造出文化生活,要将对食物的想望提高到理解、试验的层级,美食才会转而成为文化生活。同样,使设计成为文化生活,也必定牵涉到自觉的提升努力。而且追求得来的,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炫耀。追求得来的文化生活内容就是目的,不能是拿来换取什么别的东西的手段。

很多人到欧洲旅行,不管在城市或乡间,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闲适。闲适是因为他们不会一窝蜂,他们有许多不同文化生活出路可以日夜纾解压力,他们为自己而活,让自己活得丰富有趣,自然就闲适不迫了。

重点不在有没有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而在有没有办法深耕培植文化生活的习惯。当一个社会百分之八十的人严重缺乏文化生活,百分之七十的人爱凑热闹跟人家一窝蜂,百分之六十的人不愿为了多享受一点而去自我进修自我提升,以致总停留在极低层次的娱乐里,这样的社会就算误打误撞争取到了古根海姆美术馆,也绝不可能在十年中摇身变化成毕尔包。

不能老是只在经济活动上打转,中国社会要能走得更好更远的前景动能,终究要在文化生活的长进上寻找。

作者为台湾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