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传旭 师兄杜萌若

(2012-08-01 18:03:23)
标签:

杜萌若

文化

分类: 书法汉字及中国文化

               师兄杜萌若

                             张传旭

    1996年杜萌若师兄和我一起考到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门下读书,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三年时光。毕业后虽然两人相距遥远,但时刻保持联系,每当萌若师兄有所发现,我总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的快乐,每当他的书法有所突破,我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见证者。

    每当我和朋友们讲起萌若师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生在他身边的平凡小事,他们无不认为我是爱屋及乌,夸大事实。

    譬如我们经常遇到勤奋的书法家说我临摹过某某名家的作品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多至二百遍。据我的亲眼所见,萌若师兄摹王羲之作品,不下一万遍,他总是利用一切时间包括我们午休的时间,不厌其烦地摹写,王羲之的字帖不知被他写烂了多少本。书法史上王羲之还没有遇到如此疯狂的对手,萌若师兄在他中学的时候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我这一生只和王羲之比。

   98年,萌若师兄黑大的张老师得了绝症到北京治疗,医生也毫无办法,只好放弃手术,等待最后的判决。一向惜时如金的师兄把老师接到自己的住处,放下手中的一切,陪老师聊天、下棋、散步;一向连自己都不会照顾的师兄,为老师买菜、做饭、洗衣服;一向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的师兄,在冬天的北京、冒着凌晨三四点钟的寒风,到医院为老师排队、挂号、抓药,再四处求人,把药带给哈尔滨的张老师。情逾父子,感人至深。

    萌若师兄在学术上有着精深的造诣,他的博士论文涉及中国经学史上的核心问题:古今文之争。我一生都不会忘记1998年寒假前后的日日夜夜,萌若师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发现,那些兴奋的彻夜长谈。在师兄的点拨和棒喝下,我当下顿悟,身心沐浴在晨光里,万物皆备于我,表里俱澄澈。

萌若师兄的论文答辩,舌战群儒,激情四射,众专家无不瞠目结舌,面红耳赤,而心中无不感佩叹服。北大楼宇烈教授称“论文解决了两千年未解决的大问题”,亲自推荐给《中国哲学》发表,引起强烈反响。

萌若师兄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有精深的研究,但他的从事的专业却是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在比较文学专业圈子内大名鼎鼎,成就斐然。师兄外语十分了得,英语之外,通希腊语,自学拉丁语、德语、古印度梵文,在校期间,每周从学校的外文图书馆借一书包外文图书,不但把我们学校的外文书一览无余,还到国家、北大图书馆借阅、复印了很多外文资料。师兄到哈尔滨后,要我到校外文图书馆替他复印一本希腊文的书,我不懂希腊文,他告诉我书在哪个书架哪一排哪个位置,果然我在那里一下子就找到了。

他曾先后为学生开设过中国经学史、汉唐思想史、古希腊思想、西方文体学等纵贯古今、横跨中外的课程近二十门,这在近百年来的中国高校里边是绝无仅有的。

在学习过程中,萌若师兄告诉他的发现,如果当时我不能理解,常常是经过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艰苦努力,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萌若师兄的见解之正确与深刻,令我叹服。我常常对学生讲,萌若师兄是个天才,就天赋讲,我不及他千分之一,但他付出的汗水,我却不及他万分之一。萌若师兄难得的天赋、崇高的人格、博大精深的学养、罕见的勤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

 

萌若师兄还十分年轻,未来的艺术与学术之路还很长,萌若师兄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将远远超出我们的相像力。

愿萌若师兄永远年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