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刘节:我之信条三原则

(2012-04-01 19:07:00)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国近现代学术

刘节:我之信条三原则

刘节(1901-1977),著名历史学家。原名翰香,字子植。温州朔门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该院第二届学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1928年刘节自国学研究院毕业后,曾先后于南开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图书馆任金石部、燕京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和工作。1946年南下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直至1977年辞世。

本文在刘节先生生前未曾发表,是编者曾宪礼先生根据刘节夫人提供的手抄复印件整理。兹恭录如下:

我之信条三原则

 

 我相信为学问同做人当相一致,二者之中如果有了矛盾,必定是其中有一方面的信仰发生动摇。我之个性偏于静的方面,自以忠于研究学问为最适宜。假如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做人为学已四十年了,心中光明,对于做人为学的兴味如泉之始涌。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要知道,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假定有这样的人,我们来仔细考查他的学问,其中必定有欺人之谈,因为他心中根本不是光明的。不光明,即是无力的表现。学问的好坏全在他的力之强弱上。为学同做人能打成一片,这样的学问才不仅是为谋生的职业,而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真生活。这种生活是很快乐的,是前途无量的,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即是自立系统;达,即是通达无碍。凡是能立人、达人的人,必定他自己有所立,确是通达,然后能立人、达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决不能把为学同做人分成两段,此所谓一本之学。做学问的最大需要是精神上的,就是失掉做学问的能力,日久就无所为了,这即是生机于无形中受了摧折,此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身死同心死必定要同时,这可以证明,此人心身力量的均衡,有了这种体质上的不矛盾,然后才可以产生学问上和做人上的不矛盾。我现在客观的生活很令人烦闷,而心中则无一毫痛苦,此即不矛盾之乐趣。社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因为要结成团体共同进行一种事业,假定这团体以利害为出发点而没有道义和同情,则内部的摩擦反因团结而增多,看不到互助的精神而流弊无穷。人之所以多冲突,即因为太接近了。天体循环不知几千万年了,至今没有冲突,此所以成为天地悠久之理。

《易经》上说:“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所以君子的行为在慎始。凡是错误的心理同错误的行为,都是在一刹那之间造成的。一个人稍有不振,则邪气应之,因是做成不可挽回的错误。所以《易经》上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宋儒主敬也是有见于此。凡是恶的势力,总是要你先上一回当,以后的手段源源而来了,这第一脚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有志之士宁死不能上当。我觉得孔子有一句话说得最好,他说:“知及之,仁能守之。”真是立身的格言。仁的方面是很广的,而孔子又说:“刚毅木讷近仁。”《庄子》上说:“仁者与物为春。”我以为刚毅同和平是仁能守之的最好注脚,因为和平才有办法,刚毅可以永久。凡是恶势,其破坏人无所不用其极,威逼利诱还不算厉害,最厉害的莫过于制造空气来动摇你心理上的常态,使你逐渐失掉自信心,觉得害怕,觉得前途无望而自己投降。所以我须预备下满腔能死的精神,才能有长生的出路。我不相信社会上的习惯风俗是不能改的,只要我确实有改他的志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