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节:我之信条三原则
(2012-04-01 19:07:00)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国近现代学术 |
刘节:我之信条三原则
刘节(1901-1977),著名历史学家。原名翰香,字子植。温州朔门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该院第二届学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1928年刘节自国学研究院毕业后,曾先后于南开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图书馆任金石部、燕京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和工作。1946年南下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直至1977年辞世。
本文在刘节先生生前未曾发表,是编者曾宪礼先生根据刘节夫人提供的手抄复印件整理。兹恭录如下:
我之信条三原则
《易经》上说:“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所以君子的行为在慎始。凡是错误的心理同错误的行为,都是在一刹那之间造成的。一个人稍有不振,则邪气应之,因是做成不可挽回的错误。所以《易经》上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宋儒主敬也是有见于此。凡是恶的势力,总是要你先上一回当,以后的手段源源而来了,这第一脚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有志之士宁死不能上当。我觉得孔子有一句话说得最好,他说:“知及之,仁能守之。”真是立身的格言。仁的方面是很广的,而孔子又说:“刚毅木讷近仁。”《庄子》上说:“仁者与物为春。”我以为刚毅同和平是仁能守之的最好注脚,因为和平才有办法,刚毅可以永久。凡是恶势,其破坏人无所不用其极,威逼利诱还不算厉害,最厉害的莫过于制造空气来动摇你心理上的常态,使你逐渐失掉自信心,觉得害怕,觉得前途无望而自己投降。所以我须预备下满腔能死的精神,才能有长生的出路。我不相信社会上的习惯风俗是不能改的,只要我确实有改他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