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鲁迅与胡适
(2011-12-21 21:54:05)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国近现代学术 |
这个是一个茶话帖(http://www4.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article=436594&stritem=no01&part=0&flag=1)里,我对自己言论的最后简单总结,相当于报告里的summary吧。
鲁迅是个天才的作家。论文学成就,他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无论是《且介亭》《华盖集》里的杂文,还是《野草》那样的散文诗,都是一流之作。但是他不是什么民族魂。我觉得:世上恐怕也根本没什么民族魂。
鲁迅见过了太多的黑暗,写了太多的黑暗,还在心里埋着更多没说出来的黑暗。他对人性是不信任的,他对中国人更是不信任的。他不是什么民族魂。他是一个孤独、彷徨、敏感而深沉的作家。他的性格有偏激乖戾的一面,厌恶折中,厌恶妥协,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这使他更加困扰。在心灵低潮期里,他写了《失落的好地狱》《复仇》《眉间尺》那样的绝望之作。
后来,他找到了一个样板——苏联。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样板。当时全球的知识界都普遍倒向左翼,倒向苏联。这也是因为30年代的世界实在是太过黑暗、太过绝望,太过让人茫然无措。经过民元革命后,鲁迅原本也未必信暴力革命会带来黄金世界,但苏联成了一个心灵的救命稻草。苏联之于鲁迅,正如基督之于王怡。
鲁迅是个精明人,相当的精明。他对共党的现实一面也有感觉。当然,共党对鲁迅的吹捧,可能也使他有点骑虎难下。但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压抑后,当时他精神世界里也许已无牌可打。
胡适。胡适确实是“只开风气不为先”。他 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学术方法,对某些研究确有开山之功。但他的文字实在是平庸之极。他虽然敝帚自珍,觉得韩愈的文章也不通、归有光的文章也不通,但自己的文章是通的,但实际上胡适的文章没有什么文学价值,更遑论和鲁迅相比了。
后来,他找到了一个样板——苏联。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样板。当时全球的知识界都普遍倒向左翼,倒向苏联。这也是因为30年代的世界实在是太过黑暗、太过绝望,太过让人茫然无措。经过民元革命后,鲁迅原本也未必信暴力革命会带来黄金世界,但苏联成了一个心灵的救命稻草。苏联之于鲁迅,正如基督之于王怡。
胡适。胡适确实是“只开风气不为先”。他
但是胡适有鲁迅没有的精神资源。他受过西方文明的熏陶,深信人间是有道理可讲的,深信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友好相处的。他性格温和、心地良善,有取悦于人的社交本能。鲁迅看做是黑暗人性的东西,他看做是落后而已,鲁迅在感到绝望的时候,胡适始终乐观的相信未来会变好。他没有鲁迅那种敏感,这也许是他精神上更强大更自信的原因。
胡适提出的东西极为正确,他对规则的重视,对现代文明的见解,对自由的理性态度,都是极为宝贵的。唯一的问题是:他没有办法让中国接受这些宝贵的东西。至少他低估了其中的难度。胡适了解现代文明,而鲁迅更了解中国人。
几十年后,回首前尘,胡适的理念还是对的。鲁迅的忧虑也还是对的。胡适说:我们终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殿堂。鲁迅说:我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推测中国人。
我们有乐观的胡适。我们有悲观的鲁迅。几十年后,我们还是有乐观的胡适们,我们还是有悲观的鲁迅们。
几十年了,世说新语上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胡适提出的东西极为正确,他对规则的重视,对现代文明的见解,对自由的理性态度,都是极为宝贵的。唯一的问题是:他没有办法让中国接受这些宝贵的东西。至少他低估了其中的难度。胡适了解现代文明,而鲁迅更了解中国人。
几十年后,回首前尘,胡适的理念还是对的。鲁迅的忧虑也还是对的。胡适说:我们终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殿堂。鲁迅说:我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推测中国人。
我们有乐观的胡适。我们有悲观的鲁迅。几十年后,我们还是有乐观的胡适们,我们还是有悲观的鲁迅们。
几十年了,世说新语上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