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魏《樊奴子造像》
《樊奴子造像》,北魏太昌元年(532)刻,现存陕西富平。拓片高128CM,宽59-45CM,厚37CM。造像四面上部凿龛,下部为画像及题名,发愿文在侧面,10行,行18字。书法方遒磅礴。
魏《武定元年铭》
此尊石像,虽光背顶部有些欠损,然整体五尊造像的构成,仍是清晰可辨。尤以石像正面台座上的造像铭记,不仅明示出石像的造立年代,而且还付予有关的成立经纬,故实是一尊极富探讨价值的稀有作例。 此东魏武定元年(543)铭的石造释迦像,其有关的传承与流转,依诸前学的论著知,自一1913年时,为Victor Goloubew氏收藏之后,曾二度易手,即波士顿的J.L.Gardner女史及Isabella Stewart Gardner美术馆所收藏。 关于此石像,虽已为诸前辈先学作过种种的研究与论证,然不明之处不少。例如,此石像的正、侧、背面所造作的造像图像内容,皆未付以经义性的论证,特别是,此石像台座上的造像铭记,与各尊像的构成,也未付以图像学上的解释。 台座上的造像刻铭,即是此尊像主清信士佛弟子骆子宽等七十人于其造作释迦像时,所寄予镌勒的石文;然而此等刻铭的称名与用语出现,若就南北朝的造像史而言,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造像作例于造像史的造作延续上,历经相当时日的衍变才渐次形成的。
《李氏合邑造像碑》
《李氏合邑造像碑》,記載由李次所領導的合邑信徒計231人,其中比丘僧10人,俗人221人。俗人中李姓佔198人,其他為趙姓3 人,馬姓2人,劉、張、邴、連、邊、周、高、董、鬩姓各1人,另外9人無法辨認。此一邑義集團李姓至少佔 百分之八六,而僧侶異姓分別佔百分之四、十,因此,本碑率直稱呼為《李氏合邑》造像碑。碑文內容也以李氏豪族為主體,展開一系列的組織活動。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