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98
  • 关注人气: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坚  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

(2011-07-26 19:19:24)
标签:

杨绛

文化

分类: 杂谈随笔札记评论序跋

               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
                                        于坚
转自:南方周末 2011-07-21   

稀有如杨绛者,为什么不能像露天煤矿那样,堂堂正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呢?
我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书,曾经一读再读,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炉火纯青。当多数身为作家和受害者的当事人还在对“文革”王顾左右的时候,她已经秉笔直书之了。我相信在她那一代中,她是少数几个将要不朽的作者之一。
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百岁生日,《文汇报·笔会》采访: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
大师说: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一百岁的人了。电视镜头里,写写读读,周围兰茂书香,其人儒雅高贵,澹泊慈祥。却不料一开口,这位中国大师就说到刀子,说到“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可以想见一辈子是如何地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一代人杰,却只想当个零,为避开刀子而忍着。“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一般来说,自由是不忍的结果。忍出来的自由,倒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自觉地把自己处理成某种零,不仅仅是杨绛先生的人生之道,恐怕也是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之道。
杨绛先生的零并非空洞无物。只有做零状,她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有点像别号“地基破坏者”的鼹鼠,表面只是一个洞,下面却深入地髓。“甘当一个零”,成就了杨绛,0后面的那个杨绛,乃是100000000。但我还是深感悲哀,地灵人杰,稀有如杨绛者,为什么不能像露天煤矿那样,堂堂正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呢?为什么他们总是些出土文物?想起王勃,“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那人生是何等地磊落!其实在杨绛先生答问的字里行间,我感觉到的不是老人百岁的释然,而是淡淡的苦笑;她只是把刀子之类的戾词,吐得更轻、更慢、更温雅些而已。
夜得数语——“甘当一个零”:杨绛能忍,只因头上悬刀一丝;默存突围,全仗书中管锥万卷。
我估计世界上的文学大师,在100岁的时候还在使用诸如刀、杀我、杀人犯、深仇大恨这类词语的,恐怕不多。悲夫!悠悠诗国,戾气何重之至此!
想起一些最后的话:
司汤达:“安眠于此,他曾经活着、写作、恋爱。”
普希金:“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与年轻的缪斯爱神做伴,慵懒地度过快乐的一生……”
歌德:“群山 一片沉寂/树梢 微风敛迹/林中 百鸟缄默/稍待 你也安息。”
(作者为诗人)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615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