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萌若  “轻”还是“重”

(2010-08-26 18:06:00)
标签:

张传旭

文化

分类: 书法汉字及中国文化

“轻”还是“重”

                                 ——张传旭在十字路口

                                        杜萌若

     年过四十、本应已达“不惑”境界的张传旭处在了巨大的困惑之中,在这样的年龄,他的艺术气质中长期潜伏着的分裂性不期而然地爆发了——一边是“轻”,一种优游自在的清雅和闲适;一边是“重”,一种力拔山兮的悲壮和激烈——看起来根本不可能调和的两极,二者不可得兼,何者为鱼,何者为熊掌呢?

    依我对传旭的了解,让他在清醒的状态下来选择,无疑是“轻”者为鱼,“重”者为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轻”而取“重”也。

    “世界的意义就在于事与愿违”(The meaning of the world is the seperation of fact and wish.)——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Kurt Godel ,1906-1978)的这句箴言大概会引起传旭的共鸣,然后会引起的就将是无可名状的荒谬感,甚至挫败感,没办法,所得非所求是人生的常态。

    传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因为起码在现在,他的所得为“轻”。这是一种怎样的“轻”呢?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1923-1985)如是说:“我想谈谈轻与重的对立,并将维护轻的价值,这不是说重的修美不吸引我,而仅仅是因为我对轻更有会心。对我来说,轻是与精确和坚定为伍,而不是与含糊和随意为伍。”卡尔维诺推崇法国诗人瓦莱里(Paul Valely,1871—1945)对“轻”的形容:“应该像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羽毛。”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放飞”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青铜之鸟。我知道,传旭是很迷恋布朗库西的,他向布朗库西致敬的方式就是反反复复地书写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字的调子很奇怪,一种光洁的翩翩震动,像是鱼样柔滑的、无羽毛的鸟儿,令人舒适惬意的透明感和速度感是它们的“轻”的质地所在。

    传旭“放飞”了许许多多玉样的字之鸟,它们优游自在,翱翔的空间是那么宽舒,吐纳的空气是那么纯净,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地进入“内摹仿”的状态,如梦如幻,仿佛也摆脱了大地、翩翩然随它们乘风归去了。

    传旭是东方书法的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他把马蒂斯绘画的安乐椅式的“静”的幸福置换成了飞龙在天式的“动”的幸福。马蒂斯很自在,因为他要画的就是幸福,传旭不自在,甚至很痛苦,因为他要写的其实是负担。

    我相信,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所写的一段话肯定会激起传旭心灵海洋的潮水: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恍惚记得一首歌的歌词:“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传旭向我讲述的他的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都是蜗牛那样的担荷重物的生活,现在,人到中年的他的家不再是形式上的蜗居,但是,他的精神的家,或者说,精神的壳呢?我不相信他会变得空灵、会化蝶,生活中的他注定是一只蜗牛,更准确地说,是柳宗元笔下的“蝜蝂”——只有在最沉重的负担压迫下才是真正快乐的,所以,在艺术上,他真正倾心的也是“重”,但是,为什么所得的却是“轻”呢?

    传旭给我讲过他少年时最为优游自在的“轻”之乐:初秋时节,推着一车重物从山坡上顺风而下,没有任何阻力,身体与小推车和重物仿佛都化成了风,不存在了。我在传旭以怀素“自叙”风格书写的小品中总看得到一个快乐的少年推着小车掠下山坡的身影。

    传旭极喜欢说一个词——张力,生活中的他和艺术中的他构成张力,生活中逆风上坡的他和顺风下坡的他构成了张力,艺术上的追求“重”的他和得到“轻”的他构成了张力。坦率地讲,我还是对略有玄虚之嫌的“张力”一词不很中意,我倾向于把它置换成更有重量感的——分裂性。

    传旭的第二本书法集即将面世,标题为“清风徐来”,不知怎的,这个托起了传旭那许许多多玉样的字之鸟的标题并没有把我带回苏东坡《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清境,我眼中的意象仍是小山坡·小推车·追风少年的组合。我知道传旭迷恋苏东坡《赤壁赋》的“轻”,但我还知道传旭真正为之迷狂的是曹孟德《步出夏门行》的“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许,传旭的第三本书法集中,磐石般“直方大”的字之鹏会从这洪波中升腾,“水激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集杜诗:白也诗无敌  褚公书绝伦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庄子《秋水》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庄子《秋水》局部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勇猛精进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杜诗: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杜诗:笔落惊风雨  诗成敬鬼神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嵇康诗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杜甫《望岳》

 

 

杜萌若 <wbr> <wbr>“轻”还是“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