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昌建 艺术和发明都是可以乱搞的

(2010-07-04 12:58:15)
标签:

想象力

文化

分类: 中西美术与文化比较
            艺术和发明都是可以乱搞的

                                孙昌建

 转自:南方人物周刊 2010-06-28

北京奥运会之前,蔡国强就已经很有名气了,但那只是圈内的名气。我是通过《今日先锋》、《艺术世界》这样的小众读物对他略知一二的,知道他是一个搞爆炸和焰火的行为艺术家。我觉得他的搞法还是有点恐怖的。我不怎么喜欢烟花爆竹,一是因为不安全,二是因为空气污染。

一部电视专题片改变了我对蔡国强的看法,好像是央视10套做的片子。片子中蔡说话的腔调很有味道,是那种带闽南味的普通话。我觉得一个男人有没有意思,讲话的腔调是很重要的。你一听蔡的说话,就感觉到这个人不是拿腔拿调,是跟隔壁的厨工和摆香烟摊的小贩一样的。我们常人有时也爱字正腔圆,但是蔡的说话,哪怕说起艺术,也完全是拉家常式的。而且他承认,他就是一农民。现在这个世道,说自己是农民的,要么就真是农民,要么就是挺会装的那些极不靠谱的人。

北京奥运改变了好多人,比如蔡国强这样的以“大脚印”进入“主流”的艺术家。最初我有点担心他是不是也会找不着北了。还好还好,尘埃落定之后,他好像更接地气了,他终于又开始以个人身份来做有趣的事情了。现在王寅的《异想天开:蔡国强与农民达芬奇》一书又增加了我对他的好感,因为他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先是走访这些农民发明家,然后又在上海策划了一个名为《农民达芬奇》的展览,且公开打出“农民,让城市更美好”的口号。我觉得这么做就很中国很农民,因为其中含着农民式的狡猾和智慧。

书的主人公还是那些农民发明家,这些人太有意思了。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发明之类的事情,至少是要博士后或者科学家去做的,他们往往穿着统一的服装,说话谨小慎微的,哪像这些农民啊,造飞机,造潜水艇,造航母,而且不是停留在空想和谵妄的层面上(即使空想也很好啊)。请注意,这是实实在在的农民,不是款爷。在今天,这些农民发明家在基本做到衣食无忧之后,不仅开始动手制造,还执著于发明创造,甚至已经小有成就,比如浙江衢州的徐斌,他已经可以在空中飞半个小时了,这是多么有意思又会是多么惹麻烦的事情啊。

书中的农民发明家,不但可以飞起来,还解决了降落的问题。锲而不舍,乐此不疲,我行我素,好像他们是另一种人类。此书的可贵在于记录了蔡国强与他们的对话,同时又记录了记者与蔡国强的对话,如此双重的记录和挖掘,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农民发明家的内心世界,包括那位徐斌,他已经无数次飞上天了,但他的妻子和女儿却从未看他飞过,不就是因为担心和紧张吗?这不就是我们常人的情感吗?

作为一个策展人,作为一个收藏者,作为一个对话者,作为一个强力推手,蔡国强和这些农民发明家的气场是相通的,而且他也是在利用其声名和资源,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些农民发明家,这种帮助,超出了发明和艺术的领域,因为蔡国强有一观点:艺术是可以乱搞的。以此类推,发明也是可以乱搞的。中国农民敢想敢为之精神,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如何处理人与土地之关系的问题,飞上天或潜下水,不就是乱搞吗?如果我们模仿当年某个调查报告的口吻,这种乱搞就是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祖祖辈辈种庄稼,恰恰是今天发明创造的深层背景。

王寅一定是怀着好奇去记录蔡国强的。我以为诗人应该更多地做一些飞起来的事情,而记者应该多考虑如何降下来,在地上行走。王寅的这本书同时做到了这两点:准时起飞,安全着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