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98
  • 关注人气: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根除刑讯逼供,你能受得了副作用吗

(2010-05-30 20:30:15)
标签:

法律

刑讯逼供

文化

分类: 教育经济管理法律

根除刑讯逼供,你能受得了副作用吗

转自:南方周末一周高论

东方网,5月19日,作者:Mobjyj
(原文摘编)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根除刑讯逼供使得无辜民众不再蒙冤?只有一个,那就是嫌犯的口供不再成为合法证据,换个说法就是赋予嫌犯沉默权。
美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刑讯逼供,后来因为著名的米兰达规则——也就是我们看美国影视剧,经常见到的每当警察抓捕嫌犯,都会说到的,“你有权保持沉 默……”那一大段话——再也没有一个嫌犯因为刑讯逼供而蒙冤入狱。当然,美国司法仍会犯错,但错的原因没有一件是因为刑讯逼供。但“沉默权”的直接后果 是,导致美国警方破案率从60%一下跌到40%。显然,加大对嫌疑人的保护必然要约束警方的权限,也会加大司法成本,从而使得更多的罪犯逃脱法律的制裁。
美国人能够忍受米兰达规则带来的副作用,是因为他们认为,法律首先要管的应当是政府官员和警察,其次才是社会上的犯罪分子,所谓的加强法治,首先应 当从制度上约束和限制政府官员的权力,防止统治者和执法者无法无天。因为执法者胡作非为,其对社会的危害要比任何的个人犯罪严重得多。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道理都懂,但选择却不容易。因为赵作海的无辜,人们对刑讯逼供感到愤怒,但如果面对命案必破的重压,只有一个嫌犯,人们会不会 又会群情激愤呢?人人喊打的刘涌,因为被刑讯逼供而在二审改判死缓,结果全国网民大骂二审法院。我们中的许多人并非真的反对刑讯逼供,它取决于被刑讯的对 象是谁。但是嫌犯获得公正审判之前,普通人又何从知道谁是坏蛋,谁是被冤枉的?
可以容忍任何个人犯罪,但不能容忍任何执法者的犯罪。可以容忍根除刑讯逼供带来的副作用,绝不容忍执法者以法律的名义对公民(包括嫌犯)随意修理。只有正视法律的缺陷,两害相权取其轻,坦然接受法律的副作用,才能真正地根除刑讯逼供。
【推荐理由】我们过去总是习惯于默认,公权力是不会 犯错的,但是事实总是告诫人们公权一旦犯错,后果远甚于普通人。这是一篇深刻剖析法治精神与现代政治理念的文章,根除刑讯逼供的利与弊悉数呈现,民众当然 希望所有犯罪都能受到惩罚,也更讨厌执法者犯罪,然而,当两者不能得兼,作为普通人你又会如何选择?在国家机器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弱者。
上一页1下一页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55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