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 只要现成答案
(2010-03-11 16:21:58)
标签:
达芬奇密码宗教美国文化文化 |
分类: 杂谈随笔札记评论序跋 |
转自 南方周末 2010-03-10
现在中文世界里通称为“达芬奇”的那个人,他16世纪活在意大利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人叫他DaVinci。他们叫他Leonardo,那才真正是他的名字,只不过同样叫Leonardo的人太多,为了分辨这个Leonardo和那个Leonardo,所以在名字后面加上出生地,Leonardoda Vinci指的是“来自Vinci这个地方的Leonardo”,单独讲DaVinci一点道理都没有。
达芬奇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收藏在巴黎罗浮宫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不过这幅画,达芬奇在世时,不叫这个名字。达芬奇去世一百年、两百年也都还不叫这个名字。一直要到19世纪,这幅画才取得这样的昵称。昵称不过就是昵称,不是原名。
趁着丹·布朗又出新书《失落的符号》,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回头翻查一下丹·布朗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你可以轻易发现,光是这两件最基本的史实,丹·布朗都没弄对。书名弄错了,剧情中解开“密码”的关键之一,就在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原始意义,讲到这话的历史名称时,又错了。
错得如此根本的书,竟然可以大卖成那个程度,还连带变成许多人想去参观罗浮宫的理由,简直是奇迹。《达芬奇密码》是本不折不扣亵渎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书。整本书要讲的就是——耶稣基督其实是人不是神,还生了小孩,可是后来教会为了掩饰这项事实,不惜派杀手到处谋杀拥有这项知识的人,难怪罗马教会对书的内容强烈反弹。
然而怪的是,这样一本书在美国大卖,而且是在布什当总统掀起强大宗教复兴潮流的年代。民调显示,那一年美国有高达半数的国民有固定上教堂做礼拜的习惯。星期天早上做礼拜,下午回家看《达芬奇密码》消遣。这不是很怪吗?
怎么解释这种矛盾现象?我比较倾向于接受美国自由派的说法——很多保守派的美国人甚至无法察觉其中的矛盾。真正席卷美国的,与其说是基督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拒绝理性思考,宁可接受现成答案的态度。基督教是现成答案,布什攻打伊拉克、追求单边霸权的外交方针,是现成答案。丹·布朗的书,最后给的也是明确的现成答案。
很多美国人懒得自己动脑筋分辨是非,他们宁可看到有坚决强势态度的人,领着他们走。所以才会做礼拜、投票给布什、读丹·布朗,这些行为集中在一些保守派的身上。
读书,最好还是读读真正需要动脑筋想想的书,而不是那种牵着你鼻子走过迷宫走到出口就了事的书。
(作者为台湾作家)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2418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只要现成答案" TITLE="杨照
后一篇:刘瑜 权力的道德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