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宏观 |
刚才看两个经济学家的几篇帖子,发现他们的数据并不是太严谨。比如李迅雷写:
“从资产配置的比例看,中国投资者配置最多的资产是商品房,中国商品房总市值应该超过100万亿,而股票总市值只有20多万亿。从过去10年各类资产的年均涨幅看,房地产因各地涨幅不一,没有权威统计,估计年均涨幅20%应该有的。”
经济学家怎么能在这么重要的数据上用估计呢?我自己上次就用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计算了过去10年的全国房价,年均涨幅没有20%,应该是10%左右。而李迅雷估计的商品房总市值超过100万亿也不对,把城镇非商品住宅也算进去的话,那100万亿差不多,据我推算,城镇的非商品房是超过商品房的,因为目前城镇存量住宅是212亿平米,99年福利房退出至今新建商品房才72亿平米,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是5378元/平米。
看陶冬的文章,也有错误,比如页岩气的问题:
他说自己是经济学家分析能源,肯定不合适。结果我还真发现他一个数据错误了,并且他的整个分析都太乐观。
美国2010年的页岩气产量他写成48亿立方英尺,而中国2015年规划产量是65亿立方米,我一看就知道数据错了。前边的单位是立方英尺,后边是立方米,中国怎么可能是美国的50倍产量呢?中国现在连勘探都没搞呢。我搜索资料发现美国2010年的产量是1378亿立方米,我把它换算成英尺,是4.8万亿立方英尺,多一个点和一个万,我想这应该不是笔误,应该是陶冬对数字不够敏感。
陶冬和李迅雷的水平我是非常佩服的,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认同,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写上边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有意要挑人家的刺,人有错误在所难免。但做为名人,我认为说话写文章可以尽量严谨些,因为很多人会把这些数据当成权威来学习和运用,所以名人会有一种责任和义务。不像我这种没文化的草根人士,吹得天花乱坠写得错误连篇也没多大关系,呵呵。像郎咸平这种所谓的经济学家,我发现他就常常信口开河,数据错误那真是不计其数,害人不浅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