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行 |
分类: 宏观 |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4月4号,已公布2011年年报的1336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万亿元,同比2010年的1.45万亿元增长13%。其中,12家上市银行实现了841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2010年的6531亿元增长了29%。而剔除了12家上市银行之后,1324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为8005亿元,较2010年的8015亿元下降了10亿元,银行业利润高增长与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对比鲜明。
在4月2号的博鳌论坛“民间金融与银行业开放”分论坛上,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说:“在中国没有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真正进行服务的金融机构,银行金融业的监管垂直导致上面管得越多越死,下面越活越乱”。他还认为,吴英案的根源就是“银行机构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的结果”,对吴英案定性为金融诈骗被判死刑“很有意见”。
4月1日至3日,温总理在广西、福建等地调研时说:“关于融资成本,其实我这里坦率地讲,我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我们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你也看到了在温州进行试点。我想,温州的试点,有些成功的,要在全国推广,有些立即可以在全国进行。”
从民间到官方,从学术界到舆论媒体,现在大家似乎已经对银行业的垄断和畸形发展达成了一致的看法。银行的利润始终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如果实体经济陷入困境,银行业的利润也会成为无源之水,银行侵蚀实体经济的局面将难以为继。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以年均20.2%的复利速度增长,但其中仅有10.3%是gdp可比价增长,剩余的9.9%则是远高于官方公布的CPI的真实通胀率。通胀构成中,货币乘数增大约30%,铸币税年均7%。长年7%的铸币税在世界范围内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绝对额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详情请看下表:

过去,中国的M2高增长是由GDP和外汇的增长双驱动的。如今,贸易和投资的顺差都在放缓,人民币汇率也差不多到了一个较合理的位置,而放松资本管制及藏汇于民的呼声日高,外汇增长导致基础货币被迫高增长的情况开始转变。与此同时,国内投资拉动的gdp难以持续,政府已经在主动降速。
中国的银行业生意模式其实很简单,差异化也不明显,大家都是靠做大信贷规模来吃利差,近几年银行的利润之所以增速加快,是因为资产规模和息差这两个因子都在增大。未来如果M2增速放缓,银行资产增速也会放缓,同时,利率市场化和银行反哺实业会导致息差下降,两个因子相乘,银行利润增速下降并可能停滞的概率很大。
中国今年计划14%的m2增长目前看来未必能实现,现在想贷款的企业没抵押能力,有能力的企业没贷款的欲望。如果今年m2能有14%的增长,那么总金额大概是12万亿左右,以目前银行15倍左右的杠杆,去年1万亿多的行业净利润,在资本充足率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派息二成,不再增发圈钱,用留存利润来支撑这个增长率和增量。未来如果能保持这一增长速度,那么银行的roe可以保持在20%左右,每年派息二三成,银行股也可以给到15pe。
但是m2增速的下滑和利差的减小以及坏账的增加,这些可能的负面因素都会抑制银行股。个人感觉待本轮增资圈钱潮过去后,银行股不失为一种比较稳健的组合配置选择,因为中国经济软着陆概率极大,政治上三五年暂无风险,利润增加和估值水平的提高,银行股有机会上演戴维斯双击,5年上涨三到五倍。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