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三)
(2009-10-25 20:07:47)
标签:
家居 |
分类: 中国古建 |
第九章 琉璃建筑工程
|
9.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及古建筑传统作法,校验施工部位的标高尺寸。 9.0.2施工前应对琉璃构件逐块进行检查,所用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凡有裂缝、隐残及外观变形、掉釉者均应剔除不用。 9.0.3搬运琉璃构件时,应轻拿轻放,检查合格后须按构件种类、规格分别码放整齐备用。 9.0.4高处作业时操作前应认真检查脚手架。垂直运输要有专人指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9.0.5琉璃屋面一般应先做好瓦面,然后再调脊,即“压肩”作法。 9.0.6完成部位应注意成品保护,翻拆脚手架时,须特别注意不得磕碰已完成的部位。2m以下的阳角和墙面应使用木板等材料妥善围护。 第一节 封山下檐、挂落云板等砌筑 9.1.1 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或原建筑形式,核对琉璃构件的规格、数量及尺寸,并备好色灰与浆料。 9.1.2 主要工序: a)封山下檐包括退山尖,敲槎子、抹灰找囊坡及下檐子。操作前先在平整场地将琉璃博风、檐砖进行严缝试摆,从山尖头层拔檐底楞交点往两端博 风头下面的头层拔檐砖底楞处引两条直线并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量出相对于各步架头层檐砖底楞至直线的垂直高度。按以上尺寸及位置确定槎子线的形状,推算瓦面高度,翻定前后坡头层檐底楞准确位置,并找中分别拴好这两道搓子线,依此线砍搓子砖砌筑,而后薄薄抹灰随线补亏找囊,使之柔顺与屋面坡度相符。最后按照脊中“前坡压后坡”规矩,栓好檐砖底楞线,依线由下而上砌砖檐。 b)、琉璃冰盘檐与砖砌冰盘檐相同,重在"拢活"排出总高总出尺寸,确定头层檐位置,宁可稍冒不能过低。根据砖的颜色用不同色灰砌筑,最后擦拭干净。 c)、熨琉璃博风与方砖博风砌筑方法近似,用色灰稳在檐砖上金刚墙外面,在木椽上钉小钉,用镀锌铅丝穿博风揪子眼系牢在小钉上,而后分次灌浆,擦拭干净。悬山博风砖安装时,把砖后口的"胆"装进事先在木博风板上按位置凿好的榫眼内,再用镀锌铅丝将揪子眼拴牢。 d)、砌梢子同砌冰盘檐一样,按琉璃成品尺寸,翻定头层荷叶墩的位置,用色灰分层砌筑,最后擦拭干净。 e)、挂落云板安装,关键在于事先按照木挂檐板的外皮尺寸,精确排好琉璃云板位置,并确定联结方法,而后提出琉璃云板单件尺寸、要求及数量,加工定货。或者按照琉璃云板予制件成品尺寸,调正校核木挂檐板。安装时除下楞跟线,板间打色灰外,重要的是按照具体设计或成品件的孔眼,加用铁活与木挂檐板连结牢固,最后擦拭干净。 9.1.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九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 屋面苫背工程 9.2.1 施工准备: a)、择好麻刀,做到松散干净。 b)、用生石灰烧滑秸,堆积闷烧半月以上至滑秸柔软为好。 c)、备好泼灰,须洒水翻倒两次泼匀闷透,再行筛灰,去掉灰碴。 d)、泡青灰浆,以备泼浆灰和轧青灰背使用。 e)、泼浆灰应分层进行,每20cm泼灰洒一层较浓的青浆,逐层摊平洒匀,存放半月后使用。 f)、闷好滑秸泥。灰泥比为1∶3,滑秸体积约为灰泥体积的15%。 g)、调整好脚手架,做好安全防护。 9.2.2 主要工序: a)、用大麻刀灰勾抹望板缝隙。缝隙过大时,可补木条再抹灰,与望板抹齐抹平。待灰干后,钉好脊桩、吻桩、兽桩,并在望板上面按设计要求刷好防腐涂料。 b)、用木抹子顺屋面望板坡度抹深月白麻刀护板灰一层,厚1~2cm。稍干后分层抹滑秸泥背,每层厚度 5cm左右,檐头和脊部稍薄,泥背上皮低于博风与连檐 2cm为宜,每苫完一层后,用拍子将泥背拍打密实。 c)、泥背干透后在上面抹大麻刀青灰背一层,厚2~3cm,同时将麻刀抖匀,用抹子拍进青灰背内,再洒青灰浆一遍,用抹子赶匀。拍麻刀、洒青浆均不应淹过抹下道青灰背的搓口。然后踩着软板梯刷青灰浆用抹子或轧子轧青灰背,做到“三浆三轧”,浆由稠至稀,“抹子花”由长宽到窄短,最后一遍用轧子尖轧活不“翻白眼”平整光亮为好。 d)、尖山屋面还要在屋脊处拴线抹扎肩灰,线的两端拴在两坡博风交点上楞,扎肩灰宽30~50cm,上面以线为准,下面分别与前、后坡青灰背抹平。 e)、重要建筑应从正脊向下搭麻辫至瓦面中腰节,并将麻辫抖散均匀拍轧进青灰背里。其他粘压麻、钉麻、贴油衫纸、粘三麻布等作法按照设计要求与原建筑作法进行。 9.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九章第二节的规定。 9.2.4 注意事项: a)、泼灰筛好后应移至不受雨淋的干净场地堆积起来,或搭棚或用苫布盖严。 b)、苫背时每层要一次苫完,遇雨时须用苫布将灰背盖好。 c)、轧活时不得穿硬底鞋上房。沿边操作时不得站在连檐和博风楞口上。 d)、在屋面上轧灰背,要握紧工具,放稳浆桶,防止滑落. 第三节 Wa瓦 9.3.1 施工准备: 按照屋面形式,检查校核琉璃瓦件成色及规格数量,备齐色灰及掺灰泥。调整好脚手架,钉好梯子板。 9.3.2 主要工序: a)、分中号垄 1)、计算瓦垄:核准正脊及连檐的净尺寸,并除以正当勾加头缝尺寸,以全坡底瓦垄数为单数和能排出好活为准,不合适时可用增大或减小蚰蜒档来调整。庑殿、歇山屋顶翼角部位按此法单独计算。 2)、锯瓦口:按计算出的瓦垄尺寸做瓦口样板,交木工锯好瓦口后,再校核一遍。庑殿、歇山屋顶翼角部位的瓦口另行加工。 3)、分中钉瓦口:量出连檐及正脊的中点做好标记,以此点为屋面中间趟底瓦的中点,即为瓦口中心向两侧排钉瓦口。排至两侧边角如有误差,可锯断瓦口稍作调整,最后钉牢。钉瓦口时应比连檐外皮退进 1~2cm, 称为退 “雀台”。 4)号垄:以屋面上、下中点为依据,将下面瓦口交点作为盖瓦中点,平行移在屋脊扎肩灰背上,从中点分别向两 侧点画,并作出标记。 b)、屋面Wa瓦 1)、冲边垄瓦:先在屋面各坡左右边垄位置栓线、铺灰坐泥各Wa两趟底瓦一趟盖瓦。檐头滴子瓦应用色灰铺座,两边出檐应一致,最多不超过瓦身长的4/10,两滴子之间再放一块遮心瓦,釉面向下,以连檐外不露白活为好。上面再用色灰Wa勾头瓦,瓦翅距滴子瓦面不超过瓦高的1/3留作“睁眼”,前脸勾头下端紧贴滴子面。然后以冲好的边垄为准,在正脊、中腰和檐头分别拴好各道齐头线、楞线和檐头线。 2)、Wa檐头瓦:以左右边垄滴子瓦下楞为准栓通线,控制高低出进,依此线用色麻刀灰Wa檐头滴子瓦。盖好遮心瓦后,按檐头线用色麻刀灰Wa勾头瓦。然后用长钉从勾头上的孔眼内钉入连檐或灰背内,上面应露出钉头 3cm左右,以备扣安钉帽。 3)、栓瓦垄线Wa底瓦:瓦垄线亦称瓦刀线,常用帘绳或仔绳,上端栓在铁钎上插入脊头灰背中,下端栓一块分量适当的瓦块,吊在屋檐下,并在瓦刀线中部数处绑栓适当重物,以使此线与边垄底瓦瓦翅曲囊一致为准。也可在楞线上栓铅丝“吊鱼”,随时检校调整瓦刀线的曲囊。然后铺掺灰泥由下向上Wa底瓦,窄头带釉面向下,宽头白碴部向上,楞角贴瓦刀线。底瓦搭接密度要做到“三搭头”,檐头搭接可稍稀,脊根搭接应加密,务须摆正,不勾瓦脸,不得侧偏。每次挪放瓦刀线应放在底瓦垄外手瓦翅边,以便于操作。 4)、Wa盖瓦:每垄底瓦Wa好后,要将底瓦侧边掺灰泥用瓦刀背实抹齐,并在底瓦垄之间用大麻刀灰填塞严实,盖住两边底瓦垄的瓦翅,称“扎缝”。而后栓盖瓦刀线找囊方法应在齐头线,楞线和檐线上栓铅丝“吊鱼”至盖瓦翅为据,并随时检校调整。瓦刀线挪放应在瓦垄里手,以便于观测。依照瓦刀线打泥由下向上Wa盖瓦,盖瓦雄头向上抹好色灰,上面盖瓦压住雄头时须将雄头灰挤严抹实。瓦的规格有误差时,要做到“大瓦跟线,小瓦跟中”。为确保瓦垄直顺应随时用尺板检校,同时下面设人“料高”观测。 5)、捉节夹垄:Wa好盖瓦后,用瓦刀将小麻刀色灰分两次把"睁眼"处塞严背实,再用抹子抹平轧光,使之通顺垂直。同时勾平抹严上下盖瓦相接处的缝隙,最后清扫瓦垄、安装钉帽,擦亮琉璃瓦釉面。 6)、重要建筑可在底瓦泥上泼白灰浆坐浆Wa底瓦,在盖瓦泥上铺一层月白色“驮背灰”Wa盖瓦。 9.3.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九章第三节的规定。 9.3.4注意事项: a)、屋面灰背上摆放瓦件要分布均匀,每撂不得超过10块,并须放稳垫平,防止滑落。 b)、拆搭调整脚手架及运瓦送泥要闪开檐头滴子瓦,以免碰坏。 c)、Wa瓦要两坡同时进行,不得Wa完一坡再Wa另一坡。 d)、清扫擦拭瓦面不得穿硬底鞋,并要在瓦垄间塞稳扎把绳或麻刀团做为垫脚进行操作。 第四节 屋面调脊工程 9.4.1施工准备: 仔细审度脊件,校核种类、样数及尺寸。备好色灰及掺灰泥,搭好调脊脚手架。 9.4.2主要工序: a)、Wa排山勾滴:凡是歇山、悬山、硬山屋顶,无论是尖山式或是圆山式,在调脊之前,均须先Wa好排山勾滴。方法是首先计算瓦垄,尖山式勾头坐中,圆山式滴子坐中。瓦口外皮与木博风板外皮一致,滴子瓦出檐尺寸稍小于檐头出檐,后面压一块耳子瓦,与檐头滴子交角处Wa割角滴子瓦,交角与屋面瓦垄成45°角。滴子瓦之间用色灰扣好遮心瓦,再用色灰Wa勾头瓦,割角滴子上Wa螳螂勾头。 b)、调正脊: 1)、在屋面前后坡老桩子瓦上栓通线捏正当勾,两坡当勾的距离与脊筒宽度相同。当勾的两边及底楞都要抹色灰,卡在盖瓦之间底瓦之上,当勾之间要用灰砖填实抹平。 2)、当勾之上栓通线砌压当条,外楞出正当勾 5mm为宜,里面苫小背抹平,然后晾背,至少半天。 3)、晾背稍干后,在压当条之上用色灰砌裙色条,出进与压当条一致,里口填灰砌砖抹平。七样以下琉璃脊可不用裙色条。 4)、在正脊两端山尖坐中勾头之上,用色灰砌筑吻座,吻座里口应卡在两坡垂脊当勾之内,在裙色条和吻座之上用色灰砌筑正吻。大件正吻需用吻锯拼装,然后安装剑把、背兽及兽角。 v5)、在裙色条之上、正吻之间栓通线用色灰砌筑正脊筒。先在中间放一块整脊筒,然后向两边赶排砌筑,脊筒内要横放铁钎与脊桩拴牢,并填充麻刀灰及瓦片,不可太满,以淹过铁钎为好。而后拴通线用色灰砌盖脊瓦,脊瓦上皮应在正吻唇内。最后勾抹缝子,擦净各部脊件。 6)、圆山式正脊前后坡底瓦用 3~5 块折腰瓦过渡,盖瓦用1~3块罗锅瓦连接。圆山式正脊一般常采用先调脊后Wa屋面瓦的"撞肩"作法。 c)、调垂脊等其它脊: 1)、在排山勾滴一侧拴线用色灰捏正当勾,但不可挡住勾头的钉帽,当勾外皮距屋面边垄盖瓦的中心应与垂脊筒宽度相同。当勾上面用色灰再砌一层平口条,并用碎砖及麻刀灰背里,填实抹平,晾背半天以上。 2)、山面与檐面交角处螳螂勾头上面退进20mm,用色灰砌筑一块咧角倘头,后面接砌压当条,上口取平。其上砌筑一块咧角窜头。 3)、在压当条之上正心桁位置用色灰砌筑兽座及垂兽。 4)、垂兽前用色灰砌筑一层三连砖直到咧角处,与咧角撺头相接。撺头上铺灰放一块方眼勾头,在勾头方眼内钉铁钎坐灰安装仙人及仙人头。垂兽前三连砖上面再砌一块整盖瓦,然后在距仙人之间均匀砌筑小跑,须以单数为好。 5)、垂兽后面压当条上拴线用色灰砌筑垂脊筒,脊根处用戗尖垂脊筒与正吻相交,各垂脊筒用镀锌铅丝栓牢,筒内填充灰、瓦,上面砌筑盖脊瓦交在正吻腿肘下面,高度以"垂不淹肘"为好。最后打点勾缝,擦拭釉面。 6)、圆山式垂脊两坡相交处,用罗锅形脊件过渡相接。歇山屋顶垂脊下面到垂兽为止,没有兽前构件,垂兽底面有兽座、压当条和托泥当勾。庑殿垂脊用斜当勾,垂兽座在正心桁搭交处角梁之上。 7)、戗脊又称岔脊,在歇山屋顶檐面与山面交角处,作法与庑殿垂脊相近,下面用斜当勾,压当条。兽后用承奉连砖或三连砖,兽前用三连砖或用小连砖,上面排砌小跑。脊尖处螳螂勾头下面至角梁套兽上皮立砌一块遮朽瓦,挡住大连檐交角立面。 8)、博脊在歇山屋面两山撒头瓦根处,紧靠踏脚木上皮及山花板。操作时先栓线用色灰捏当勾,砌压当条,填充灰、砖苫小背,再砌两端博脊尖(挂尖),尖角部隐在排山勾滴下脚里面,然后拴通线,正中砌一块整博脊砖再向两边赶排砌筑博脊。里面填抹衬脊灰、找泛水,上面用色灰砌博脊瓦,最后勾缝打点,擦净釉面。 9)、围脊在重檐屋顶下檐瓦面脊根处,常用构件有正当勾、压当条、围脊筒和蹬脚瓦。分层栓通线用色灰砌筑,并分层用麻刀灰和砖背里抹平苫小背。其中应注意的是,围脊里面上楞要挨在木额枋下口的外楞,围脊相交处的合角吻卷尾不能碰到霸王拳。经事先"样活"不能满足上面要求时,可用下移当勾位置的作法调整,但不可移动过多。 10)、角脊是重檐屋顶下檐屋面交角处的斜向脊,作法与歇山戗脊相近,脊根处用燕尾形脊筒与围脊的合角吻相接。 9.4.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九章第四节的规定。 9.4.4注意事项: a)、传送脊件时要接稳轻放,不得磕碰瓦面。 b)、搭拆调脊脚手架时,要注意闪躲瓦面檐头滴子瓦。 c)、屋面调脊工程全部完成后,再安装各兽的兽角。 第五节 其他琉璃建筑工程 9.5.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及原建筑形式审度瓦件,备好色灰及掺灰泥。 9.5.2主要工序: a)、琉璃门组合方法独特,很少雷同,常用的四种形式,一是高出宫墙的琉璃门,二是低于宫墙的琉璃花门,三为随墙琉璃垂花门,四为随墙牌楼门。但是各种门本身均可分为三个主要部份,即须弥座,门垛和屋顶。须弥座一般为石构件分层砌筑。门垛常为琉璃仿木构件包镶,两边有琉璃柱,柱根有马蹄磉,柱头砌额枋和平板枋,内里用琉璃线砖砌成圈口框,框内是墙心及琉璃花饰。两门垛间是方形平梁式门洞,上面砌琉璃斗拱和各种形式的屋顶。琉璃门尽管构造比较复杂,但各部分的砌筑方法均与相应的墙身、屋面等基本相同。 b)、琉璃花墙是用各色琉璃砖垒砌成的透空墙体,多用在宫室须弥座上和园林中。花墙由墙身、墙帽两部份组成,最下层用带排水孔的琉璃砖砌,然后砌墙身角垛,同时拴通线用色灰按照设计透孔形式砌筑。墙帽用琉璃脊砖和盖脊瓦砌筑,也可用三连砖代替脊砖,上面再扣盖脊瓦。 c)、影壁有独立影壁和随墙影壁两种,本身分为壁座、壁身和壁顶三部分。壁座常为须弥座,可用石材或琉璃砖分层砌筑。壁身四角、边框常用琉璃仿木构件包镶砌筑,边框内壁心按照设计要求有各种作法及图案花饰,均须用色灰分层砌筑,并施铁活连结牢固。壁顶多用庑殿式,少数也有歇山、悬山和硬山形式的,与壁身过度之间常用仿木琉璃斗拱,也可砌冰盘檐。 9.5.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九章第五节的规定。 第六节 局部修补 9.6.1施工准备: 检查记录修补部位状况,研究决定修补方案。根据修补方法备好砖瓦、灰浆等各类材料,搭好脚手架。 9.6.2 主要工序: a)、捉节夹垄:操作前应拔净屋面杂草,时间最好选在春季或夏初草籽成熟之前,并清扫瓦垄,除净积土和松动的夹垄灰。然后浇水浸透需要补灰的部位及附近范围,再用瓦刀和色麻刀灰逐垄刷水、背灰、压水槎子,同时用抹子赶实轧光,与旧活接平接顺。捉节灰要塞实、轧光,最后擦拭干净。 b)、屋面查补:除捉节夹垄补轧色灰外,还包括零星揭换瓦件。操作时按原建筑作法进行,操作前须用清水浸透旧槎,补灰换瓦后接槎要平顺,掌握火候轧实轧住水槎子。 c)、揭Wa檐头:揭瓦时须将旧瓦上的灰泥除净,分类码好。拆除灰背层时补充记录作法及厚度。修换檐头望板后,再按原建筑作法苫背、分垄、Wa檐头瓦,一般应尽量使用原有旧瓦,需补换时,也要选配同式样的瓦件 。 9.6.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九章第六节的规定。 |
第十章 布瓦屋面工程
|
10.0.1布瓦屋面又称“黑活”屋面,其作法与琉璃屋面大致相同,一般要求参见第九章《琉璃建筑工程》。 10.0.2布瓦屋面操作时一般应先调脊后做瓦面,即采用“撞肩”作法。 第一节 屋面苫背 10.1.1施工准备: 同第九章第二节琉璃屋面苫背工程。 10.1.2主要工序: a)、望板勾缝,刷防腐剂同第九章第二节琉璃屋面苫背工程。 b)、抹护板灰、泥背同第九章第二节琉璃屋面苫背工程 c)、抹青灰背、扎肩灰同第九章第二节琉璃屋面苫背工程。 d)、打拐子,搭麻辫等作法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进行操作。 10.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 调脊 10.2.1 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认真审度脊件及加工好的砖料,备好月白麻刀灰及浆料。搭好调脊脚手架。 10.2.2 主要工序: a)、砌排山勾滴作法程序同第九章第四节琉璃屋面调脊工程。 b)、正脊构造分脊身和脊端两部分,一般作法如下: 1)、脊身作法:先在前后两坡相交处的老桩子瓦上扣砌瓦圈,再栓通线用月白灰胎子砖卡砌当勾墙,宽度与上面陡板(通天板)宽度相同。然后两面栓通线用月白灰砌两层瓦条和一层混砖,在两端铺灰安装正吻。在正吻吞口之内混砖之上,栓线打灰砌陡板、混砖、盖瓦或条砖各一层,各层里面均用灰及碎砖填实抹平,两面的陡板用镀锌铅丝连接揪子栓牢,并须用浆灌实。正吻吞口内还须竖砌一块混砖,与上、下层混砖打割角交圈。 2)、正脊两端山尖座中勾头之上,退砌圭角砖一块,上面再用月白灰砌面筋条一个,面筋条上砌天混和天盘各一块,其总高须与脊身头层混砖上口齐平,天盘出檐比底层坐中勾头略出少许。各层砖件里口均应卡砌在两坡垂脊外皮之内。天盘和混砖上面安放正吻,正吻的山面外皮应与下面圭角外皮在同一垂直面上。天盘上面外楞用月白色大麻刀灰抹八字,交在正吻根部。 3)、调完正脊后,在盖脊瓦或条砖两侧及上面抹灰,作成上窄下宽状,称为眉子,抹灰时用10mm厚的尺板贴在混砖上面,抹轧完眉子后撤出,然后勾抹当勾并赶光轧实,再分别用烟子浆刷眉子和当勾,其余部位刷月白浆。 4)、圆山屋顶正脊前后两坡底瓦用折腰瓦、续折腰瓦过渡,并须用麻刀灰铺实挤严,筒瓦用罗锅瓦、续罗锅瓦过渡相接。 c)、垂脊构造分为四个部分,即脊头、垂兽、兽前和兽后,其作法分别如下: 1)、脊头山面与檐面割角滴子相交处,扣砌遮心瓦一块,上面再砌一块割角勾头,与屋面瓦垄成45°角。勾头上面退进少许砌圭角,上端砌一层瓦条,瓦条上面摆砌咧角盘子,盘子上扣砌带"抱头狮子"的勾头瓦一块,其中抱头狮子勾头前脸与最下层的割角勾头前脸应在同一垂面上。 2)、垂兽及兽座一般应座在正心桁位置上,下面是三层通砌工序。最下层栓外侧通线用月白灰与砖找卡砌排山勾头当口,第二层栓通线砌一层胎子砖与脊头圭角同高相接。第三层两面栓通线铺灰,砌一层瓦条与脊头瓦条齐平相接,出檐为本身厚度的一半,里外瓦条间用灰及碎瓦填实抹平。 3)、兽前里外两面栓线,用月白灰砌一层混砖,出檐为园混半径尺寸。混砖上面兽前砌一块筒瓦,此筒瓦与抱头狮头之间排砌带马兽的筒瓦,马兽和抱头狮子总计应为单数。 4)、兽后瓦条上再砌一层瓦条,上面再栓通线用月白灰依次砌筑混砖、陡板、混砖和眉子,总计五层全高应为垂兽的 3/5左右,另外再加下面各层的厚度,垂脊总高应不超过正脊总高的 5/7,称为“前不淹爪,后不淹肘”。在紧挨垂兽后面应竖砌一块混砖,打割角与上下混砖交圈,围住陡板砖。其它各层里外之间均应用麻刀灰与碎砖背实抹平,陡板还应用镀锌铅丝栓牢揪子眼,再用灰浆灌实。 5)、最上一层眉子内砌筒瓦或条砖,两侧及上面抹灰,成上窄下宽的梯形状。操作时在混砖上皮垫10mm厚的尺板,抹完灰后撤出,称眉子沟。然后衬瓦条、抹当勾,打点修理。眉子、当勾、排山勾滴刷烟子浆,其余部位刷月白浆。 6)、圆山式屋顶垂脊两坡相交箍头处,各层均应使用短尺寸同形状块料,分别砌筑成罗锅状。歇山垂脊下面到垂兽为止,没有兽前部分,兽座下放一块勾头瓦,用灰堵严抹平。庑殿式屋面垂脊脊头、脊身、垂兽在一条直线上,不用咧角作法。 d)、戗脊在歇山屋顶山面与檐面交角处,作法与庑殿垂脊相近,脊身与盘子在一条直线上,不用咧角。角梁头装套兽时上面砌一块遮朽瓦挡住连檐交角,上端隐在割角滴子与勾头里面。戗兽后面脊身高度应略低于垂脊高度。 e)、博脊在歇山屋面撒头瓦根处,可仿琉璃作法,脊身两端作挂尖隐在排山勾滴内,也可两端逐层向上倾斜,与戗脊各层交圈。 f)、围脊在重檐屋顶下檐屋面瓦根处,作法同正脊相近,只是上面眉子抹八字向上交在木额枋外下楞,翻活方法与琉璃围脊翻活方法相同。 g)、角脊是围脊交角处向外伸出的斜向脊,作法与歇山戗脊相近,脊根与围脊相交处不应超过合角吻的腿肘。 h)、花脊作法是在脊身陡板表面雕刻花饰,玲珑脊是在陡板部位用瓦件摆砌成透空图案。黑活小式屋脊不放吻兽,脊身没有陡板。其他民居杂式屋脊,如鞍子脊,清水脊,皮条脊,扁担脊等作法从略。 10.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章第二节的规定。 第三节 筒瓦屋面Wa瓦 10.3.1 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核对瓦件样号及数量,备齐月白麻刀灰和掺灰泥,调整好脚手架,钉好梯子板,底瓦沾石灰浆。 10.3.2 主要工序: a)、分中号垄 1)、计算瓦垄要求同第九章第三节琉璃Wa瓦,但无当勾尺寸,计算时要考虑走水当不小于底瓦一半,盖瓦要盖住两边底瓦翘。 2)、做样板,分中锯、钉瓦口,号垄同第九章第三节琉璃Wa瓦。 b)、屋面Wa瓦 1)、冲边垄瓦,同第九章第三节琉璃Wa瓦。 2)、Wa檐头瓦,操作同第九章第三节琉璃Wa瓦,只是不钉瓦钉及钉帽。 3)、Wa底瓦,操作同第九章第三节琉璃Wa瓦,但要用素灰将底瓦搭头处勾抹严实。 4)、Wa盖瓦,操作同第九章第三节琉璃Wa瓦,只是雄头灰用月白色素灰。 5)、捉节夹垄,操作同第九章第三节琉璃Wa瓦,清扫打点后,檐头按两块筒瓦宽弹线刷烟子浆“胶脖”,其它部位刷月白浆及砖面水。各脊也是上面眉子和下脚当勾刷烟子浆,其余部位刷月白浆。 10.3.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章第三节的规定。 第四节 阴阳瓦屋面Wa瓦 10.4.1 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核对瓦件样号及数量,并把底瓦小头沾好石灰浆,盖瓦大头沾好月白浆,备齐灰泥,调整好脚手架。 10.4.2 主要工序: a)、分中号垄。因盖瓦也用板瓦,走水当可稍大,瓦口尺寸也应适当加大。 b)、冲边垄瓦。作法与筒瓦屋面Wa瓦相同,但檐头底、盖瓦均用花边瓦,盖瓦迎面稍里要粘瓦头勾严抹平。底瓦大头朝上铺Wa,坐泥可稍软些,瓦翅底泥要背严,蚰蜒当需“扎缝”。盖瓦小头向上铺Wa,掺灰泥要稍硬些,并与底瓦一样要三搭头,勾抹瓦脸,睁眼要高度一致。 c)、打点夹腮。底盖瓦勾抹瓦脸,必须压好水槎子。夹腮灰作两遍。第一遍用月白灰堵严塞实,用瓦刀拍抹平顺,第二遍用抹子抹轧光洁,做到垂直平整,并用刷子沾水勒刷,压牢槎子,最后满刷一遍青浆,不作“绞脖”。 10.4.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章第四节的规定。 第五节 局部修补 10.5.1施工准备: 检查记录修补部位状况,研究确定修补方案。根据需要备好砖、瓦、灰浆各类材料,搭好脚手架。 10.5.2 主要工序: a)、除草清垄同第九章第六节琉璃局部修补要求。 b)、屋面查补、揭Wa檐头等操作同第九章第六节琉璃局部修补。 10.5.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章第五节的规定。 |
第十一章 油饰地仗工程
|
|||||||||||||||||||||||||||||||||||||||
11.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根据需要备好桐油、血料以及砖灰、线麻等原材料。各种原材料应符合有关质量规定要求。 11.0.2现场使用油料必须存放在专用库房内。电动机具应有专人负责。操作前应对机具及脚手架木等设施进行检查,施工条件必须满足安全、消防等有关规定。 11.0.3施工操作前应将与操作部位相邻的墙、地面用塑料薄膜或厚纸妥善遮挡,防止将相邻部位脏污。每日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周围清扫干净。 11.0.4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雨准备,施工过程中遇雨时,外露部位要妥善遮盖,防止雨水浸淋。油饰施工前木材基层应充分干燥,一般含水率应不大于12%~18%。 第一节 材料制备 11.1.1熬制灰油:将土籽灰与樟丹混合在一起,放入锅内炒沸,然后加入生桐油熬炼。熬时要用油勺随时搅拌,使樟丹土籽灰与油混合。油开锅时要用油勺轻扬放烟,待油表面成黑褐色时即可试油是否成熟。试油可用开刀将少许油滴于冷水中,油入水不散,凝结成珠即为熬成。出锅放凉后用油眼盖好备用。材料参考配合比详见表11.1.1。 11.1.2配制油满:将面粉倒入桶内或搅拌机内,陆续加入稀薄的石灰水,以木棒或搅拌机搅拌成糊状,然后加入熬好的灰油调匀,即为油满。材料配合比可根据需要参照面粉:水:灰油约为1: 1.95调整使用。 |
|||||||||||||||||||||||||||||||||||||||
表11.1.1 灰油材料参考配合比
|
|||||||||||||||||||||||||||||||||||||||
|
|||||||||||||||||||||||||||||||||||||||
11.1.3发血料:将新鲜血料装入桶内,用藤瓤或稻草将血块碾成粥状,加入适量冷水搅匀后过箩去掉杂质,放入缸内,再用石灰水点浆,随点随用木棒搅匀。猪血与生石灰水的比例约为4:1左右,二、三小时后猪血发泡上涨成肉冻状即可使用。 11.1.4地仗材料配制:用油满、猪血和砖灰根据用途按不同比例配制。从捉缝灰至细灰,要逐遍减少油满的用量,增加血料和砖灰,撤其力量,以防上层劲大而将下层牵起。配合比可参考表11.1.4使用。 |
|||||||||||||||||||||||||||||||||||||||
表11.1.4 地仗材料参考配合比
|
|||||||||||||||||||||||||||||||||||||||
|
|||||||||||||||||||||||||||||||||||||||
第二节 麻布地仗 11.2.1 施工准备: a)、斩砍见木:旧活重做地杖时,要首先用小斧子将旧地仗砍去,用挠子将木构件表面挠净,即“砍净挠白”。新活要用小斧子砍出斧痕。砍活时要斜向砍,斧痕间距 150mm左右,深度以 3mm左右为宜。局部斩砍时外轮廓应呈曲线形,边缘应将所保留的旧地仗砍成约30°坡角,且分界线不得留在构件的裂缝处和两构件的接头位置。斧痕间距、深浅应一致,不得损伤木骨。 b)、撕缝:用铲刀将木缝撕成八字形,并将树脂、油漆、灰尘清理干净,以便油灰易于嵌实。木件表面如有翘岔时,应用钉子钉牢或去掉。木缝超过10mm时,应用木条嵌实钉牢,称为“楦缝”。重要建筑或部位的木缝内要下竹钉,以防木材涨缩将油灰挤出。竹钉间距约为 150mm左右,两钉之间再下竹扁或木条。 c)、汁浆:为加强木基层与油灰的粘接,做灰前在木基层表面要汁一道油浆,配合比油满:血料:水约为1:1:20。油浆要调配均匀,不宜过稠,刷浆时要刷匀刷到,不得漏刷。 11.2.2 主要工序: a)、捉缝灰:油浆干后,用铁板将油灰刮入木缝内,横掖竖划,使缝内油灰饱满,不得有蒙头灰。木件有缺陷者,要分层用铁板衬平借圆,线口和秧角处要用铁板贴齐,然后满刮靠骨灰一道,干后用砂石磨平,水布掸净。 b)、通灰(扫荡灰):操作时宜三人一档,一人在前边用皮子“插灰”,另一人在后边用板子将灰刮平找直找圆,最后一人在后边用铁板拣灰,打找零活。灰干后磨去飞翅及浮籽,用水布掸净。 c)、使麻: 1)、开头浆:用糊刷蘸头浆刷在通灰之上,其厚度以能浸透麻丝为度,不要过薄过厚。 2)、粘麻:粘麻要快,刷好头浆后要立即将梳好的麻贴上去。粘贴的麻丝应与木纹垂直,木件交接处和阴阳角要按缝横贴,麻的厚度要均匀一致,表面要尽量平整。 3)、轧干压:麻沾上后,用麻压子先从秧角、线口处着手,逐次将麻压实,一般需压 3~4 遍,注意轧平轧实,防止出现“崩秧”。 4)、潲生:以油满和水按 1:1 比例调匀,以糊刷涂于麻上,以不露干麻为限,但不宜过厚。 5)、水压:潲生后,用麻压子尖隔一定距离将麻翻虚(不要全翻),检查有无没浸透的干麻,然后再行压实,并将余浆轧出,防止干后空鼓。最后仔细检查一遍,如有秧角崩起、楞线浮起或麻筋松动者,应予修好。 6)、磨麻:麻干后用砂石打磨,使麻绒浮起,不得漏磨,但也不得将麻丝磨断,至“断斑”为止。然后将磨起的长麻用刀修掉,用笤埽扫掉浮灰,用水布掸净。 d)、压麻灰:用皮子将压麻灰涂于麻上,第一层要薄,用皮子往返刮压与麻沾实,然后复灰,可稍厚,用板子顺麻丝横推裹衬,要做到平直、圆顺。边框有线角时,要在灰上扎出线角。干后将灰表面磨平,用笤埽扫掉浮灰,用水布掸净。 e)、中灰:用铁板或皮子在压麻灰上满刮中灰一道,灰不宜过厚。有线角时,再以中灰扎线,线角要宽窄一致,平整直顺。干后用砂石磨平,水布掸净。 f)、细灰:上细灰前用水布抽掸一遍,使基层表面稍微湿润并洁净,然后用铁板将秧角、边框、线口以及下不去皮子的地方用细灰仔细找齐,称为“找细灰”。找灰干后再用同样材料满上细灰一道,小面用铁板,大面用板子,圆楞用皮子,厚度不超过 2mm,接头不可留在平身及明显部位。有线角处用细灰仔细扎出细线。 g)、磨细钻生:细灰干后,用砂石或停泥砖精心细磨,要将表皮全部磨去,并达到灰面平直、圆顺,线角一致,灰要磨透,但注意不要磨穿。磨好后,要及时用丝头或油刷蘸生桐油钻生,随磨随钻,要求一次钻透,以防炸绞。待表面浮油不再渗入时,用废麻头将浮油擦掉,防止干后挂甲。待全部干透后,用细砂纸精心磨光,打扫干净。 注:本条按一麻五灰工艺制定,一布四灰作法省去压麻(布)灰不做,二麻六灰或一麻一布六灰增加一道使麻(布)及一道压麻(布)灰,操作要求同相应工序。 11.2.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一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三节 单披灰地仗 (四道灰、三道灰地仗) 11.3.1施工准备: 清除旧地杖,斩砍见木,撕缝修整,汁浆等准备工作同第11.2.1条。 11.3.2 主要工序: a)、四道灰:多用于一般建筑下架柱子和上架连檐、瓦口、椽头、博风、挂檐等部位,其主要工序依次为捉缝灰、通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操作要求同第11.2.2条相应工序。 b)、三道灰:多用于室内梁枋、椽望、斗拱等不受日晒雨淋的部位,减去四道灰中的通灰工序,用中灰靠骨找平,其余操作要求同四道灰。 11.3.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一章第二节的规定。 11.3.4注意事项: 斗拱操作时应由里向外,以保证上好的油灰不会碰坏。捉椽秧时,以铁板填灰刮直,使秧内油灰饱满。 第四节 单披灰地仗 (二道灰地仗) 11.4.1施工准备: 二道灰多用于斗拱、椽望及棂条、花活等部位,旧活应首先将旧油皮洗挠干净,然后汁浆。油浆要刷匀刷到,干后打扫干净。 11.4.2主要工序: a)、捉中灰:以铁板满克骨中灰一道,缝隙处要捉找严实,缺陷处要基本衬平,花纹线角要找齐扎好,干后用砂纸打磨,清扫干净。 b)、满细灰:平面用铁板满刮一道细灰,花活处将细灰加血料调成糊状,用刷子涂于花纹上,称为"肘细灰"。干后精心细磨,打扫干净。 c)、磨细钻生:同四道灰要求。 11.4.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一章第三节的规定。 11.4.4注意事项: 旧花活闷水洗挠时,应注意防止将木毛挠起,并不得将花纹挠走样。局部缺损时,可先用中灰修补,干后细磨,再汁浆捉灰。 |
前一篇: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二)
后一篇: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