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和愚昧的马太效应
文/师子弦
马太效应,出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故事:
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说:“你们拿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你们再来见我。国王回来了,第一个仆人说:“主人,我用您我的一锭银子,赚了10锭。”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说:“主人,我用您给我的一锭银子,赚了5锭。”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马太效应的由来
马太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表现在商场上,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表现在官场上,你结交的朋友官职越大,你的官职也可能会越大;你结交朋友的官职越小,你的官职也会越小。表现在人际关系上,越开明的人朋友就会越多,越小气的人朋友就会越少。
近来发现,马太效应在智商上的表现也尤为突出:明智的人会越来越明智,愚昧的人会越来越愚昧。
究其原因并不复杂,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成语就可以解释。
你会发现,明智者的朋友圈一定是一个明智的群体。他们相互交流的是先进的观念,分享的是真实的信息。明者的朋友圈是开放的,他们不拒绝各方信息,包括错误的信息。因为,了解多方信息才能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所以,明智者就会越来越明智。
与之相反,愚昧者的朋友圈一定是一个愚昧的群体。他们相互传递的多半是一些符合他们立场的虚假信息、陈旧观念和偏激的思想。愚昧者的朋友圈是封闭的,他们只接受同类,排斥异己;只有政治正确、没有是非曲直。因此,愚昧者只能会越来越愚昧。
马太效应在愚昧上发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在明智上的效应。要除却表现在愚昧上的马太效应,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难就难在愚昧本身就是一堵高高厚厚的“防智墙”,更准确地讲是一堵高高厚厚的“防智墙”。如果愚昧者自己不推倒禁锢他们的“防智墙”,靠外力是很难推倒的。
道理很简单,没有一个愚昧者认为自己愚昧的。在他们的观里,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的最“正统”、最“明智”的人。他们视愚昧为至善,视文明为邪恶,文明成了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
我一向主张,明智与愚昧应该互为朋友,不要互为仇敌。因为朋友是可以交流的,而仇敌就只有斗争。
我还主张,朋友之间、亲人之间,不要因观点立场的不同,而心生芥蒂,老死不相往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观点和立场不同的人,采取态度是:在感情上和气融洽,在观点上泾渭分明,在处事上“井水不犯河水”。这种态度不能不说一种无奈,客观上都是将对方拒之于门外。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和谐。
明智是文明的孪生兄弟,愚昧是野蛮的仆从和帮凶。要怎样才能除却马太效应在愚昧上的表现?这就需要一种与马太效应相反的作用力。
与马太效应相反的是“趋同假说效应”。但“趋同假说效应”太过哲学化,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如果把“虹吸效应”作为“马太效应”的相反效应,就多少好理解一些。
所谓“虹吸效应”,就是同一个管道里的两部分水,总是水多的部分向水少部分流。因为,水多部分的压力大,水少部分的压力小。
依照“虹吸效应”的理论,只要明智的群体不断地扩大,就会抵消发生在愚昧群体中的“马太效应”。
因此,我们毫不怀疑,文明必将改变愚昧,让文明之花开遍中华大地!
2022.3.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