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李云迪走了!【原创】
文/师子弦
钢琴王子李云迪私德问题的网络“审判”已近尾声,似乎到了该收场的时候了。俗话说,编筐织娄全在收口。李云迪一“案”的收口是好是坏,关乎这场舆论风波的成功与否。
经一番网络操作,李云迪在国内似乎已是“无路可走”。中国音乐家协会将他开除会籍,四川省政协撤销了他的政协职务,他代言的城市解除了合同,就连他的母校也摘下了他的照片,他的作品也被全部下架。
一时间,原先向他敞开的荣誉之门、金玉之门,瞬间通通关闭。今后,恐怕没有人会找他演出,没有人会找他讲课。如此下去,他的钢琴事业极有可能就此夭折。
有人说,李云迪是“自作孽不得活”,这话未免过于苛刻。“孽”是祸害别人、为害社会,而李云迪并没有祸害谁,只是“小过”,而不是“作孽”。看看现在活跃在文艺舞台的一些人,他们的私德都比李云迪高尚吗?
有过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给李云迪一个改过的机会呐?
说来,我们确实也为李云迪今后的出路而担心,难道让这位钢琴王子去种菜养猪维持生计吗?
网传李云迪的母亲说,李云迪要去国外发展。也有贴子说,国外有多家名校向李云迪发出了邀请。这些消息的真伪无法考证,但出国似乎成了李云迪的唯一选项。李云迪一旦出国,很有可能就成为“某籍华人”。中国将失去一位世界顶尖的钢琴大师。
我们可以接受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以接受穷奢极欲的李绅的《怜农》诗进入教材,可以接受天天花天酒地、日日狎妓泡妞的柳永的婉约词,可以接受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岂有在朝朝暮暮?”的偷情诗,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一时失足的李云迪?
我们常常抱怨当今无大师,为什么大师就在眼前却不知珍惜?为什么总是要求大师就应十全十美的,白璧无瑕。你可知道,这是在做梦吗?
因私德而废英才是社会的最大不幸。如果因私德而废英才,那么,在世界上,政坛就没有马丁.路德金,文坛就没有毕加索、科学界就没有居里夫人。因为,三者的私德都有瑕疵。
我们应该预见到,如果今天走了李云迪,明天还走了王云迪、张云迪、刘云迪。还有哪些想归国的云迪们也会望而却步。
包容性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有了包容性,社会就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国家就会人才济济。
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谁能大义留云迪?
我们可是有成千上万所高等学府啊!
中国不是大师的禁足之地,而应是大师云集的乐园。
2021年11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