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忽然想起【原创】

(2021-08-25 16:18:36)
                                         忽然想起 【原创】
                                               /师子弦
     昨夜,在网上闲逛,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著名文学家培根的“读诗使人灵秀”的名言,突然映入眼帘。也许是与460年前的培根先生“心有灵犀”,诗歌是我一生的最爱。
    少时,除了喜欢读《诗经》、《汉赋》、《唐诗三百首》、《词综》和《元曲》,《诗刊》也是我的家常便饭
   《诗刊》曾是中国诗坛的珠峰。1976年,停刊近十年的《诗刊》复刊了。由于喜爱,我曾连续自费订阅数年。
    刚复刊的《诗刊》依然大咖云集。发表的作品,几乎首首都是经典,篇篇都是力作。
今日《诗刊》的水平,我不敢妄议,只是我已经不再自费订阅了。
    那些年,《诗刊》上发表的诗歌大多短小精悍。这也是我喜欢《诗刊》的原因之一。
    诗歌以短见长,唐诗大多以“七绝”、“七律”“七古”为最常见。到了宋代,宋词也长不到哪里去。
   我喜欢短诗,不喜欢长诗,尤其不喜欢像裹脚布一样的长诗。因为,诗歌是给人背的,不是给人照着念的。短诗可以过目成诵,而长诗只能照本宣科。 
   复刊后的《诗刊》有很多短诗,令我爱不释手。最令我难忘的是廖沫沙先生的《诗二首》。
    第一首是:
         《读某报有感》
            前篇放了后篇收,
            毒草香花一并休。
            若道文章皆祸水,
             兴亡何必动吴钩。
      第二首是:
             《诊所见闻》
           这边娃儿吱吱叫,
           那边娃儿叫吱吱。
           惊见痴儿无惧色,
           原来无知胜有知。
    廖沫沙先生的《诗二首》大约发表在1980年的某期《诗刊》上。几经搬家,刊登廖沫沙这两首诗的《诗刊》已经散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幸在网上搜到了邓可因先生写的《我所认识的廖沫沙》的文章,其中收录了廖沫沙先生的《读某报有感》。
      廖沫沙先生何许人也? 他是文哥期间大名鼎鼎的“三家村反党集团”的三个“反面”人物之一。是文哥期间最早被批判、被打倒的领导干部也是文化人之一。
    廖沫沙(190711619901227日),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杂文家,曾任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全国第三、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
    19619月,北京市委刊物《前线》为廖沫沙、邓拓和吴晗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三人轮流撰稿。
    1966年,被诬为三家村反党集团成员,遭长期关押,后被下放至江西林场进行劳动改造。1979年初,平反昭雪。1986年,出版《廖沫沙文集》。199012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廖沫沙先生的两首小诗,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2021825

                   忽然想起【原创】

                     忽然想起【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