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兽”名考 【原创】
文/师子弦
讹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十大神兽之一,讹兽最早出自先秦的《山海经》,在东汉东方朔的《神异经》、晋代王浮编撰的《神异记》、唐代李冗的《独异志》中都有叙述。可见讹兽在古代神话中有具有多么重要地位。
关于讹兽的记载大多都是只言片语。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说:“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南而北。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王浮在《神异记》中注曰:西南大荒中,有兽,形如兔,人面而能言,心常欺人,言东即西,言南即北,其名曰“诡”。也有文章在王浮对讹兽的描绘中,增加了“言善即恶”四个字。
东方朔说“西南荒中出讹兽”,王浮说“西南大荒中,有兽,其名曰‘诡’。”那么到底是叫“讹兽”还是“诡兽”?
我认为,东方朔说的“西南荒中出讹兽”的“讹”字不是神兽的名字,而是说“西南荒中出了种‘说假话’的兽”。王浮说的“其名曰‘诡’。”的“诡”字,才是“诡兽”的名字。
那么,为什么人们习惯称“讹兽”而不称“诡兽”?我们可从新华字典的注释中寻找答案。
新华字典对“讹”字的解释是:“讹,谣言、欺骗、敲诈的意思”。对“诡”字的解释是:“诡,欺诈、奸滑、怪异”。
结合《神异记》中,“其形若兔,人面能言,心常欺人,言东即西,言南即北,言善即恶”的描述,称其为“讹兽”,更为贴切。因此,千百年来,把“诡兽”叫作“讹兽”也是将错就错,久而久之也就约定俗成了。
《神异经》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说讹兽“面容姣好,仪态优美,举手投足间灵气四散,还会说人话,人和动物都爱聚在它的身旁。”
作者绝不是在夸奖“讹兽”的美丽、可爱,而是在揭露“讹兽”的伪善面孔。也是在向世人提供识别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骗子的方法。
所以,早在古代,“讹兽”就是骗子的代名词。作者还在故事中特别强调:(讹兽)“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这不是在说吃了讹兽的肉,就不会再说真话。而是在告诫人们要远离讹兽,如果喜欢上讹兽、或与讹兽做朋友,就会成为与讹兽一样的骗子。
有当代作者把“讹兽”的故事改变成小说和喜剧,把讹兽塑造成一个喜欢捉弄人、滑稽搞笑的角色,也有人把“讹兽”塑造为专骗美女的好色之徒。作为艺术的再创作倒也无可厚非,但却有悖作者塑造“讹兽”形象寓意的初衷。
“讹兽”的故事虽然距离我们已有4000多年,但在撒谎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职业的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2019年12月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