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离神似徵明有后——记著名书法家于永吉先生【原创】

近年来,中国的书法界形势喜人,教书法、学书法、写书法的人犹如过江之鲫,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学书法、写书法、创作书法上,可谓门派林立、各有各的套路。但概括起来只有两条路——野路和正路。
野路就是不遵套路,随性而为。野路未必走不通,秦朝的李斯被尊为中国第一个写书法的书法家,有谁知道李斯的书法老师是谁?李斯的老师就是李斯自己,李斯是第一位从书法野路上走出来的大书法家。
正路就是拜师临帖、遵规守矩。从学习书法理论开始,练就扎实书法基本功。然后,再驰骋于广阔的书法天地。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位从书法正路上走出来的大连书法家——于永吉先生。
于永吉先生是大连人、字砚农、号靜远斋、祖籍山东昌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于永吉先生自幼时起就学习书法、绘画,50多年笔耕不缀;正草隶篆无所不精,山水人物各有专工。他先后拜大连著名书法家于涛、于植元为师,后又被当代著名书法家冯树国老先生收为入室弟子。
(于永吉先生与恩师冯树国合影)
冯树国先生是当代草圣于右任先生的入门弟子、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生、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室秘书、大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首届负责人。
2005年,已是86岁高龄的冯树国老先生,感于晚辈于永吉先生的人品和对书法的虔诚,欣然将他收为入室弟子。在冯树国老先生的悉心点拨下,于永吉先生的书法艺术有了跨跃式的飞跃。
孟子说,大匠喻人规矩而不能使之巧。再高明的老师只能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弟子,而无法让弟子出奇、出崛、出巧。只有把名师的经验烂熟于心,形成自己的、有别于老师的艺术风格的人,才能成为名师的高徒。
于永吉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的书法作品里,既蕴含着于涛、于植元、特别是冯树国老先生书法元素,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鲜明的艺术特色。
以帖为师是众多书法家的学书之路。于永吉先生早年主要以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赵孟頫、米芾、张旭等书法古贤的字帖为师,后期专工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小楷。
于永吉先生说,先贤文徵明为人谦和耿直,书法庄重、俏丽。这是他酷爱文徵明小楷的理由。为了临好文徵明的小楷,于永吉先生夜以继日、静心寡欲、深居简出,一临就是20多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永吉先生临写的文徵明小楷惟妙惟肖,外行人根本分不清哪个是文徵明的小楷,哪个是于永吉的小楷。
于永吉先生牢记白石老人“像我者死,似我者生”的教诲。自觉而又艰难地迈出了从“像文徵明”到“似文徵明”的可喜一步。
小楷是书法中的微雕,其难度可想而知,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很难驾驭的。于永吉先生在小楷书法的创作上,已达到了驾轻就熟的高度。
多年来,于永吉先生不仅创作了很多横幅、条幅、扇面的小楷作品,还创作了《金刚经》、《道德经》、《孝经》、《茶经》、《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多部小楷长卷。
在于永吉先生的画室里,我将文徵明的小楷字帖与于永吉先生创作的小楷作品放在一起,不由地惊叹:形离神似,徵明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