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器皆可无,不可没有大可竹!
——记墨竹画家大可(殷硕)先生
文/师子弦
我与大可(殷硕)相识不足半年,但知道他的名字却是六年前的事。
2012年9月,我陪法国养猪研究院院长菲利普一行,到东港市一家企业洽谈对接“法国养猪模式”。期间,下榻在战友沈延柱创办的江海保利大酒店。听在酒店工作的战友王德良说,战友沈延柱不惜重金收藏一位叫大可(殷硕)画家的墨竹。当时,我很不以为然。
今年年初,我在大连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画家王旗东先生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天天都能看到老先生推介的大可墨竹,并称赞大可的墨宝是“关东第一竹”。这不能不令我对大可刮目相看。
为把握起见,也是怕自己看走眼。我把大可几幅墨竹的截图,通过微信发给书画大家丁一先生品鉴。
丁一先生当即回复:“墨竹很棒,大可是哪里人?”我告诉丁一先生:“大可是丹东东港人!”
听了丁一先生的评价,我对大可肃然起敬。继而问道:“丁兄,我可以带大可先生到府上吗?”“可以!”丁一先生非常痛快的回答。
于是,我借到丹东出差的机会,前往东港拜访大可先生。虽初次谋面,却一见如故。聊天中,当大可听说我母亲已90高龄,当即为我母亲画了一幅《竹寿图》 。
今年8月4日和8月24日,大可先生两次做客丁一先生的墨香斋。并即兴为丁一先生作画,丁一先生也高兴地为大可的墨竹补款。(须知,丁一先生惜墨如金,成色不足的画作,他是不会补款的)。其中一幅由丁一补款的六尺墨竹,在网上广为转载,被众多同行誉为墨竹经典!
丁一先生的一位朋友看到大可墨竹,也慕名请丁一先生的向大可求画。
我的一位朋友是金玉收藏大家,久慕大可之名,但一直无缘相识。当他知道我与大可是好友,旋即请我向大可求画。我说:“李兄,您府上已经金玉满堂了,哪里还有再地方挂画?”没想到,他竟说:“珠宝玉器皆可无,不可没有大可竹!”我说:“李兄,您这话有些太夸张了吧?”他说:“这是表达我对大可墨竹的喜爱!”的确,在当地的书画爱好者看来,家中能有一幅大可的墨竹是一件很荣耀的事。
大可自幼随其舅老爷学画,而他的舅老爷则是大名鼎鼎的喜禅的门生。喜禅(1881-1953),是著名墨竹大家,绘画功底相当深厚,其作品气势旺盛,生机无限,妙趣横生。素有“南板桥,北喜禅”之说。
大可在绘画上颇有灵性,他不仅很快掌握了喜禅画竹的技法,更是破解了喜禅的画竹“密码”——喜禅赋予墨竹的情感、思想、品格与对美好的追求。同时,大可还借鉴了板桥墨竹的精髓,他的书法就很有板桥的味道。
著名书画家丁一先生说:“大可的墨竹有东坡竹韵,看时竹在动,听时风有声,品时韵有律,读时气节增。”
2018年10月23日

(上图:大可在墨香斋与丁一先生合影)

上图:丁一先生(右)为大可(左)墨竹补款后合影
上图:大可作画、丁一补款的这幅墨竹被誉为经典之作、由丁一先生收藏
上图:大可先生为我母亲画的《竹寿图》,因光线不足没有拍好
下图:是大可先生的部分墨竹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