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振金声  春姿古韵【原创】

(2016-12-15 16:04:19)
标签:

韩玉春

丁一

四艺

秦砖汉瓦

师子弦

                                           玉振金声   春姿古韵

                                                                   ---记当代平面设计大师 韩玉春

                                                            文/师子弦

       我与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韩玉春先生相识已逾二十八载,玉春先生设计出多少知名徽标,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但有一个设计大家一定会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锦/涛/主/席接见世界各国首脑时,背景墙的大屏幕上,那寥寥三笔勾勒出的奥运会会标-----天坛绿地,就出自韩玉春的手笔。

       家有旧物莫轻抛,用对地方都是宝。---这是韩玉春先生最近给我的一个哲理性启示。

      2016年10月,大连市平面设计协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举办“设计向北/国际海报邀请展”,这次活动的组织单位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名牌院校,参加者中有国内著名的平面设计专家,也有台湾、韩国的特邀代表,是一次高层次的海报设计盛会。

      展会要有一个标志性的会标,在筹委会手里已经有了多个备选作品。展会的组织者没有急于拍板,而是打电话请韩玉春先生也给设计一个会标。他上午接到电话,下午就把稿子交到组委会,组委们纷纷点赞:“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作品!”

       韩玉春先生设计的会标很简练,一个汉代“玄武瓦当”的拓片,加上由他书写的、具有秦篆汉隶风格的“向北”二字。图形与文字巧妙的结合、创意精准,给人一种风向标的感觉,是整个展会的最亮点。

       不少人问韩玉春先生创作“向北”海报的灵感来自哪里?韩玉春先生说灵感来自一块汉代的玄武瓦当。

“玄武”,是中国民俗的“四灵”之一。所谓“四灵”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是龟的最早叫法,也是北方的象征。

       说起这个汉代的“玄武”瓦当,还有一个小故事:

       韩玉春先生对秦砖汉瓦情有独钟,近几年来,他每年都要去山西农村采风,在寻找创作灵感的同时,也搜集残存的秦砖汉瓦。这片汉代的玄武瓦当,就是在一家农户的垃圾堆里捡来的。这片不起眼的玄武瓦当,在韩玉春的收藏间放了三年多。没想到这次让韩玉春先生突发灵感,派上了用场。

       秦砖汉瓦的最大特点是每一块砖瓦上都有图案,这些图案记载着那个时代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不仅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喜欢搜集秦砖汉瓦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是把搜集的秦砖汉瓦当做摆件供人欣赏。

       而韩玉春先生则是把他收藏的秦砖汉瓦融于他的“四艺”之中。

       所谓“四艺”就是拓艺、书艺、篆艺和设艺。也就是把拓片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和设计艺术融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韩氏特点。

       在四艺之中,平面设计艺术韩玉春先生从事几十年,已驾轻就熟;而拓片、书法、篆刻这三门艺术,是他60岁才开始涉足。

为了获得篆刻艺术的真谛,60岁的他,报名参加西泠印社的篆刻班,向篆刻大师们学习篆刻技艺。现在,韩玉春已经在篆刻界崭露头角,女皇伊丽莎白、某国领导人都通过熟人向他求印。

        拓片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及至当代几乎失传。为了获得这门艺术,韩玉春先生数次进京寻师拜艺,终于把这门艺术学到手,找回了拓片艺术的往日辉煌。

        韩玉春先生在书法上专攻金文,他的金文书写准确、独具特色,既继承了金文的秦风汉韵,又融入自己硬朗刚直的风格,在当代金文书法中独树一帜。

       融四艺为一体,是韩玉春先生在艺术上的一种创新。他的作品可用八个字加以概括:四艺相融,错落有致,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使人在一幅画内欣赏到四种艺术风格。

       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社会活动家、民国元老于右任先师的嫡孙丁一先生,对韩玉春先生秦汉风韵的书法风格和融“四艺”于一体的艺术手法十分赞赏,在一幅秦砖的拓片上写下:“玉振金声,春姿古韵”的赞语。

    “玉振金声”出之《孟子·万章下》和《梁书•徐勉传》,丁一先生借此赞誉韩玉春先生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春姿古韵”则是出之丁一先生的临场发挥。“春姿”是赞誉韩玉春先生的艺术风格,“古韵”是赞誉韩玉春的继承了秦汉的风韵。

       更为巧妙的是丁一先生把韩玉春先生名字“玉春”二字镶嵌其中。为此,我还写了篇《知音幸会  珠联璧合》的文章,记叙了两位大师的初次幸会。

 

                                                                                           2016年12月14日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玉振金声 <wbr> <wbr>春姿古韵【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