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走进田园,写出精彩——农村小学田园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2011-03-28 19:42:20)
标签:
xkt11231方雪平杂谈 |
分类: 课题方案 |
走进田园,写出精彩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1、从习作的素材的来源看,作文教学被禁锢封闭在狭小的课堂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教师不去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学生也就对生活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的底子当然就薄了。
2、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看,对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样,学生大多做不了主: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总体上还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起草、誊正——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结构。这种结构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不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认识和体验,萌发了表达的愿望,然后提笔写下自己的见闻、收获和情感,而是带着老师给的题目去“找材料”;作文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
3、从作文教学的要求来看,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和无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命题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概念化,成人化。题目命不到孩子们的心里,文章与人之间隔着一道屏障,自然难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诱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农村小学田园作文教学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走进田园,深入乡村,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把生活和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孩子都能绘童心、露童真、叙童乐;都能写出特色,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建构适合农村小学田园作文教学模式。
2、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田园作文教学的规律。
3、探索促使农村小学生乐于作文,易于作文的教学策略。
4、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
(二)研究内容
1、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
2、怎样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挖掘写作素材?
3、教师怎样指导农村小学生走进田园,写出田园作文?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走进田园,写出精彩”体现了新课程、新课改的新的精神要求。它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习作水平的提高、习作能力的增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当前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增砖添瓦”。
(四)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为基础,努力实现教育的个别化、生活化及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结合我校是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调查法、资料研究法等。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10年10月-11月)
1、学习掌握有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做生活化的大作文教学观;
2、通过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7月)
1、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积累、整理有关研究资料,进行课题过程管理。
3、组织各类活动:
教师方面:⑴专题研讨;⑵相关课堂教学观摩;⑶相关教案、论文评比。
学生方面:多种形式的作文竞赛。
4、调查了解效果,完成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
1、收集典型例子,整理资料,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回顾、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
六、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研究成果报告。
2、《农村小学田园作文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