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乐平老师的《圆的认识》课堂教学

(2010-05-24 06:34:09)
标签:

富小

学习资料

教育

分类: 文献资料

    朱乐平老师的《圆的认识》课堂教学[转载]

 

一、进行课堂前测,探明学生的学习体验的基础
     
前测试卷
      1
、选择题:
     
你画过圆吗?(A、画过        B、没画过)
     
如果你已经画过圆,用什么工具画圆的?
       
A、用圆规画           B、用圆形的物体画        C、用其他东西画)
     
你知道或者听说过半径直径圆心这些名词吗?
       
A、全部都听说过      B、部分名词听说过          C、没有听说过)
      2
、请在右边圆上画一条直径和半径。(不知道可以不做)
     
教师要把学生引到一个教师想要学生达到的地方,教师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通过前测试卷,发现学生对的认识不是空白的,已有许多学生经有过画圆的经历。
     
教师一改把画圆作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传统做法,直接从画圆导入新课。 这种学前探底的教学策略,使教师能较准确把握学生思维起点。
     
二、做中学习,主动探索。
     
我国现代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与学都以为中心,教学做合一。老师把教的内容,变成学生学的内容。你看:
     
请你画一个圆,只是比老师发下的纸上的圆稍稍小些?再画一个小得多得多的圆。
     
请你画一个比刚才纸上的圆大得多的圆?
     
还可以画得再大些吗?学生争相回答。
     
1:只要把圆规叉开的两脚的距离拉大些。(学生几乎把两脚拉平成一条直线了。)
     
2:这还不是最大的,只要把圆规叉开的两脚接长些,还可以画出更大的圆。     (同学们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
      
学生在画圆中,亲身体验到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由此让学生来观察并发现: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可以说水到渠成。
     
老师接着让学生继续画三个大小相同的圆,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圆一样大小,怎么会画在纸的不同位置?你发现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并用怎样用圆规在脸蛋上画圆?形象的事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圆规的一个铁针尖指在纸上的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朱老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朴实易懂的学习体验,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创设情景,把中感悟到的体验数学化
     
学生在做中得到的体验是经验,是常识,还不是数学。要使体验成为数学,还必须经过提炼”——数学化。一般地说,数学化包括:对前阶段获得的经验的筛选(选取与学习目标有关的材料),提炼(用抽象的方法提取与学习目标有关的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述出来,使之规范化,形式化;把形式化的知识依据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组织成为整体。
     
教师创设三个极富情趣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圆的特征。
      [
情景一]
     
师:(指着纸张上的图形            )这就是老师的脸蛋,现在老师要整容,我想使自己的脸成为一个圆脸,现在就在我的脸上设计出一种整容方案。
     
学生饶有兴趣设计出多种整容方案,汇报交流。
      [
情景二]
     
师:教师如果有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要求很快地把它剪下来,你喜欢剪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剪三角形简单,因为三角形的边是直的,而圆的边是曲线。
     
教师要求学生动手剪一个圆。
      [
情景三]
      
师:下面我们来个高难度的,闭上眼睛画一个圆,师生兴趣盎然地闭眼画圆。  
     
观察:这是圆吗?它与圆什么地主有明显不同?
     
生:圆是封闭图形,而它不是。
     
师:现在谁能说说什么叫圆?
      
显然,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以而非或者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而且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实验、交流等教学活动,真正达到圆的特征的理解。
接着教师创设画半径、画直径、折圆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画、折和想像,从而理解半径、直径、圆心的含义、性质和相互关系。最后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述,就是d =2rr =   d 。这样常识变成了数学。
     
数学课堂中的,有肢体的、有思维的,这两者都需要强调,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要强调肢体运动,好动是学生的一种天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我们顺着学生的学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再创造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单一,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