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确造成歧义的常见原因,学会消除歧义的方法

(2011-07-17 21:16:59)
标签:

同仁

逻辑重音

歧义句

例如

化妆用品

教育

明确造成歧义的常见原因,学会消除歧义的方法

山东省昌乐二中    姚国芹    2011年7月17日 14:31

       歧义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句类型,以前我也搜集、借鉴、积累了一部分材料,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过程中感觉效果不错。我觉得下面这篇文章的分类非常科学、到位,现将其转载在作业中与同仁共享,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请在评论时给补充上,我将继续学习下去,谢谢了!

一、常见歧义句类型

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2、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3、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他在天然居宾馆前一站下车。(A、未到宾馆; B、过了宾馆; C、宾馆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这局棋我不赢。(虽然排除了意,但不一定就表示,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4、词语含义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兼有施动和受动意义,因此可理解为: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再如:他爬过山没有?(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可以是:A、将要;B、需要)

再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再如:他的小说看不完。(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5、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 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劳动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再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如:对大家的批评。(A、对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再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和记者;B.主要的/领导和记者)

3)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产生歧义。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

4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6 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如:当他把钱还给张明时,他对他笑了笑。(A、他对张明笑了笑;B、张明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曾记否,我与你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A、我十来岁;B、你十来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例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

消除歧义,必须根据歧义的病因对症下药,不同类型的歧义句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消除歧义。但是,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变更表达方式;二是联系具体语境,把歧义句放置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歧义也就不存在了。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添加词语。

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语句的适当位置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意固定下来。如:曾记否,我与你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添加个字,变为你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

2、改换词语。

当数量短语作定语造成歧义时,只要适当改换数量词,即可消除歧义。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劳动公园。(将改为即可。)

特定的语境中,词的构成既可当单音节理解,也可当双音节理解,这时就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去可双解,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换成以前或将换成就去。)

3、调整词序。

对那些由于递加定语修饰关系不明而造成的歧义,可以用调整词语顺序的方法来消除歧义。如:两个朋友送的花瓶。(可理解为花瓶是两个朋友送的;也可理解为朋友送了两个花瓶。可调整为朋友送的两个花瓶。)

4、设置语境。

当一个语意环境不一定时,应继续设置语境,使其达到一定,从而消除句子的歧义。如:做手术的是他父亲。(因有施事和受事两种可能,造成歧义,可加语境确定施事或受事。在后面加因他父亲手术高明确定是施事,加他父亲生病了是受事。)

5、添加标点。

对于那些因逻辑停顿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在书面上添加适当的标点即可消除歧义。如这个报告我写不好。(可以添加不同的标点,变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浏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