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种学习理论的优越性及比较

(2010-03-31 14:36:52)
标签:

学习理论

教育

优越性

分类: 学科专业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的研究主题以简单的技能学习为主;

      实验对象多以动物为主;

      认为使用狗、猴子、老鼠、鸽子或人为研究对象,所得到的结果相同;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无关紧要;

      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主要事例:

      斯金纳教会了鸽子在玩具钢琴上用嘴啄出简单的曲子和模仿打乒乓球。

       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和我所选择的特殊环境,那么我想把他们培养成什么人就培养成什么人——医生、艺术家、教师,甚至可以培养成乞丐和盗贼,不管它有什么样的才能和爱好、禀赋。”

      对教学的影响:

      1.斯金纳用实验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

      2.他发展出程序教学理论。

      3.他将教材分割成小框架、小步子,每个框架都有其独立的行为目标。

      4.学习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程序,才能达成目标。

      5.强化连续出现可以导致行为重复发生。

      6.连续性”是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行为主义对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影响:

      任务分析:即研究如何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的技术。

      行为目标:程序教学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

      目标参照式评价:即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时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起点行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程序运动因其以固定的、机械的模式取代生动复杂的人类学习,日渐衰败,但目前在一些教学软件的制作中仍可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主要流派: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最著名的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论点是:“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Bruner,1960)。所谓“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是指适合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

1、发现学习的例证:几乘以几等于18   

 主要观点:

ü       认知主义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

ü       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发现学习的特殊及其教学策略:


ü       强调学习过程:创设情境,积极探究

ü       强调直觉思维:映像或图像性

ü       强调内在动机: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形

ü       强调信息提取: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的提取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运用对计算机的模拟预测和人类的行为结果的比较,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对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重新探讨,强调信息加工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的心理研究。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信息流是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回忆澡盆取决于提取线索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期,许多美国学者开始认识到认知心理学的不足,认为只谈学习的心理过程,忽略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是与学习发生的实际情境不一致的,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

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基本理念: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其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

      对教学的影响: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被动地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依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应以传统的集体传授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使用能够让学生进行操作或进行社会互动的方式,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在教学应用上的特色:

      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设计多维度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能从各种角度去了解各种概念原则,进而发展问题解决、决策以及创新能力。

      强调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以激发学习时所必须的心理状态和先前知识。

      重视错误概念对学习的贡献。情境认知将目的、过程及方法视为一体,因此,即使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概念,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也有正面的贡献。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创建时间:20世纪50年代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各个从属方面进行分割的、还原的分析;

      认为研究心理学的真正方式,是通过一个人自己来考察自己,即要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考察行为。

       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对教学的影响:

      罗杰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他认为大多数人具有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生活中作出有意义选择的潜能;以人为中心的咨询不是知道或劝告当事人做什么,而只是起一种促进者的作用,让当事人去发现自己能做什么。

     教学中教师也要扮演这种咨询者的角色,努力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儿童自我指向的主动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复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