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盆地西侧有龙门山断裂带

(2013-05-11 20:45:47)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
 四川盆地西侧有龙门山断裂带,东面有华蓥山断裂带,中间还有龙泉山断裂、蒲江-新津-成都-新都-广汉-德阳断裂、大邑断裂、竹瓦铺断裂和绵竹断裂等,盆地内部还有一些隐伏的盲断层,这些断层具逆冲推覆或右旋斜冲推覆性质,隐伏地下5-15千米深处,地表很少有形迹可循,与之相伴生的往往是一些非对称性的地层褶皱 (即断层传播褶皱) 。在未来500-1000万年之内,龙门山褶断带将进一步东移,华蓥山和龙泉山都向西推覆,四川盆地将越来越小,盆地内沉积岩层的活动褶皱越来越强(薄皮构造)。四川盆地内部地震的震源不会太深, 一般不大于15千米。另外,四川盆地中较厚的松散的沉积,具有明显的震害放大作用,沙土震动液化以及软土震陷等作用对工程建筑的破坏极为严重。四川盆地内隐伏盲断层之上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即使一次6.5级地震都会给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带来惨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希望四川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居安思危,具强烈的忧患意识,密切监测四川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同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并严格把好建筑质量关。
通过四川部分市区的断裂带和邻近的中强以上断裂带:
成都:葡江-德阳断裂,龙泉山断裂;
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德阳:葡江-德阳断裂
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绵阳:临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广元:龙门山山前断裂
邻近:龙门山主中央断裂
乐山:龙泉山断裂
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新津-洪雅断裂、峨眉山大断裂
自贡: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宜宾: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
泸州: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内江: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广安: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达州: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邻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南充: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西昌:小江断裂
攀枝花:小江断裂
华蓥山地震带 是盆地内部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地震带,川南和川东地区破坏性地震多数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这条地震带的地质基础是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它从盆地东北部的达州附近,经广安、渝北、荣昌、泸县、自贡到达宜宾,在云南昭通和南北地震带衔接。该地震带的特点是活动性特别高、多发群震型4~5级中强震,震源深度浅、破坏性比其他地区同级地震强。该区由于注水采煤和采气,常常诱发地震。宜宾和荣昌是该地震带近30年来活动的两个中心。
四川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地震带——华蓥山地震带,它从达州、广安、江北、荣昌、泸县、富顺、宜宾,一直进入云南境内和南北地震带交汇。这个地震带分为两条平行的断裂子带,一条是薄刀岭断裂,一条是龙贯山断裂,它们从泸县东北部入境,贯穿泸县全境,在西南部进入富顺。这个地震带近年来非常活跃,频发中等强度的地震,如自贡4.0级地震,荣昌5.2和5.7级地震,宜宾4.5级地震,渝北5.4级地震,但强震只发生过一次——黔江6.2级地震。该地震带的危险性比南北地震带低,但是并不能排除发生新的大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这条地震带川南段和南北地震带云南段的地震,具有明显的呼应关系,反映了两条地震带南段的应力转移现象。
     宾、自贡两市的市区位于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南段,这条断裂从川滇边界一直延伸到大巴山,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断裂带。合川以北称北段,活动性弱合川以南称南段,活动性强。特别是宜宾-自贡-荣昌段,近30年来发生的4.5~5.5级地震超过10次。该断裂带具有5.5~6.5级孕震能力。 
龙泉山断裂带北起德阳市中江县,经过金堂、成都市龙泉驿区、简阳、仁寿等区县,南至乐山市新桥镇附近,全长大于230千米。这条断裂带主要包含两条平行的断层,即龙泉山西缘断裂和龙泉山东缘断裂,两条断层之间的地块隆起,就形成条状的龙泉山。
  先,汶川、芦山两次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全线都活动完毕,能量得到释放,这肯定会影响到周边其他断层的活动。最值得警惕的断层有: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甘孜-道孚-康定-石棉-西昌-巧家),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松潘、平武附近),四川盆地内的龙泉山断裂和华蓥山断裂(主要是南段的宜宾-富顺-荣昌一带)。这些断层本来都在抵抗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挤压的巨大推力,但是一旦其中一两个断层抵抗不住,发生地震,推力集中在剩下的断层之上,就可能让它们发生连锁性的继发活动,直到这巨大的力量大部分被释放为止。
其次,成都平原覆盖着松散的沉积盖层,仅最近几千万年沉积的地层厚度就达一千多米。一旦在附近的龙泉山断裂带发生6级左右的浅源中强震,这些松散盖层将“具有明显的震害放大作用,沙土震动液化以及软土震陷等作用对工程建筑的破坏极为严重”,“给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带来惨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龙泉山脉[1]位于东经103°40′-104°40′、北纬29°40′—30°30′之间, 呈南(偏西)向北(偏东)走向。北起安县,经绵阳[2]德阳、中江、广汉、金堂龙泉驿双流简阳仁寿,南达乐山市止。山脉长200千米,宽10千米,整个山脉狭窄而长。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山脉一般海拔为1 000米,最高峰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海拔为1051米。由于龙泉山断裂带是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它引起的地震常常在龙泉山以西,从龙泉山西坡一直到整个成都平原都有。

 龙门山断裂带,确切的说是四川龙门山断裂带。
四川龙门山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

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组成

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在一亿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

龙门山后山大断裂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

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

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

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