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在传统媒体转型处于混沌期的当下,传统媒体对于转型方向、方式手段的选择存在着重大的争议,究其原因,还是长期以来,对于传媒产业以及新闻业认知定义的偏差而引起的,在当下重新认识大家自认为熟知的传媒产业和新闻业,对于化解传统媒体内部认知差异,达成内部转型方向、方式手段选择的一致性意义重大。
http://s2/mw690/001NNBnJgy6Jmk4xVn331&690
从上图简单定义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说的传媒产业,以其服务政府、大众、企业对象的不同,在内容属性、功能定位、商业模式、传播理念等方面的细微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传统媒体兴盛的过去,不被大众所认知或者重视,甚至鲜为提及,也导致了这种混沌模糊的状态一直延续和持续到当下。
重新认知传媒产业和新闻业
在道哥看来,传媒产业可以是新闻也的广义称谓,而广义新闻业又根据提供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新闻行业和信息行业,二者分别提供硬新闻和软信息,而硬新闻的提供被我们普遍接受,并认为是整个新闻业的代表,而软信息的提供往往被作为硬新闻服务提供的附带产品,无论从认知程度和是重视程度,甚至是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这巨大的差异性,也导致软信息提供所代表的信息行业在广义新闻业的业务体系中常常被忽略不计。
从功能定位的角度,议程设置和大众新闻信息传播功能是新闻业的主要特征,而面向读者信息服务提供,以及面向企业的营销服务提供则是信息行业的主要特征,二者的典型区分在于商业模式的不同,品牌广告更加适合面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业内容载体刊载,而面向企业和用户提供的营销服务和信息服务虽然也适合广告业务的刊载,但是其广告业务的细分更多体现为直接促成销售,或者直接面向目标客户群体的窄众传播,而与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存在巨大差异。
在现实中,由于媒体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导致其行业属性细分差异的客观存在,又因为经历市场化媒体开放发展的90年代,由新闻业务延伸而来的信息服务业务成为当下传统媒体核心业务组成部分,却因为媒体的媒体属性定位而掩盖了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媒介属性的体现,长期存在社会认知与行业自然定位严重不匹配的情况。
怎样才是回归本源属性的新闻业
在传统媒体兴盛时期,新闻业定义和认知的差异化虽然客观存在,但是由于盈利状况良好,加之竞争环境相对宽松等原因,整个广义新闻业在商业价值实现方面存在严重的吃大锅饭的情况,业务营收无法与具体的细分行业对应,此种局面的必然结果就是,长期以来具有细分行业特性的硬新闻和软信息服务被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最终导致二者面向群体有所不同的两种服务内容无法体现各自的特征,而表现为近乎趋同的态势。
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做呢?
1、明确硬新闻提供与软信息提供的客观差异,一方面重点加强硬新闻塑造媒体品牌影响力的经营,以品牌硬广广告收入为其衡量标准;一方面提升软信息服务的内容质量和服务属性,直接服务于客户商业价值实现,以窄告服务能力提升为宗旨,通过为客户提供原生营销服务和为用户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生活信息服务实现商业价值。
2、媒体属性和媒介属性是传统媒体天生具备双重属性,媒介属性是其直接创造价值的根本,不应该用媒体属性替代媒介属性的存在,将媒体打造成为一个不接地气的,无商业价值实现需求的阳春白雪的公益组织,媒体首先是一个企业,然后才拥有媒体作为其核心的产品和服务。
3、媒体属性是传统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可能在其组织中彻底消除其属性的表现,即使整体的广告营收或许不能够填补巨大的媒体属性维护成本,都需要通过媒介属性价值的深度挖掘来填补媒体属性的实现,进而实现反哺媒体业务,而不能有任何损伤媒体属性的揠苗助长之举。
4、媒体属性的媒体价值体现在其对服务对象的深度影响以及关系维护,这种连接直接带来是资源整合能力,将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其商业价值是媒体弥补传统广告业务下滑的重要营收增长点,利用资源整合能力进行跨行业和产业的资源整合,进而实现营收增长是可选方案之一。
5、媒介属性的媒体价值体现在对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及对客户商业价值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体现在服务价值收费方面,需要配备匹配的软信息生产团队、线上线下运营团队,以实现原生营销业务的良性发展,原生营销将是媒体为客户提供软信息服务的重要营销模式和服务类型。(完)
欢迎关注订阅“道哥论道”(微信号:dogdaoge)
“道哥论道”由传统媒体转型实践者”栾春晖以及他的朋友们共同运营,旨在通过基于“TMT”领域核心思维的交流和探讨,聚合同道中人,在此交流互动,共同经营这个“自由智者的大本营”,如果你对一份真诚的交流有所期待,请扫描二维码,订阅我们的微信推送服务,加入我们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