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草堂诗钞自序
【清】李龙石
夜郎归客,倦飞知还时,复作烂漫游。戊戌己亥间,丹崖招我于木叶山园,下榻天门峡云巢松下。西去龙池珍珠崖不过三百步,东南与天马、独石诸峰相对,又有玉女窗、古佛龛、蝌蚪碑、蝙蝠岩、飞帘峡、鸽洞、小鏊峰诸胜左右环侍,诚人间仙境也。余与丹崖笑傲其间,出则看云采石,人则对案抄诗。小鸟唤人,岩花笑我,泉石烟霞,几忘尘世。
自谓怀葛民,恍在羲皇上矣。丹崖主人搜检七言近体诗六千余首,游览之余,分类手抄者数阅月。适凉雨迎秋,西风人篱,虫吟满山,落叶半床,蒲柳之姿,因物生感。即以唐人以来,秋柳诸作为的,依韵步之。每和一叠,质之丹崖,为余点纂。
日以为课,借此消闲。窃取陶士行运甓之意,亦幽阒中之冷淡生活也。壬寅菊秋,偶检旧箧,诗稿存焉。展阅之余,仿佛与丹崖两人幅巾筇杖,扫石煨炉,烹蒙顶紫芽茶,徜徉于清泉翠樾间也。俯仰陈迹,五年于兹矣。彩云易散,如梦如烟。
引睇西山,时深依恋。惊心烽燹,满目沧桑。劳燕分飞,苔岑味隔。回首旧游,曷胜慨然。曩时之片纸只字,虽不及吉光片羽,然求如前日之开轩看雨,脱帽谈诗,胡可易得?因自抄录,以志雪泥。后有识者,当亦谓东施效颦,老而忘丑,应笑魏收之不自量也,其殆不谅余之苦心也。已养园石叟自志。
赵立山注释:
这部分诗载于《李龙集》第三卷,写于隐居木叶山园时。二不草堂为木叶山园居室名。
夜郎归客:作者自喻流寓在外归来。李白曾流放夜郎,作者自比李白,所以称夜郎归客。
戊戌己亥:清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898~1899年)
丹崖:刘春烺,字东葛,号丹崖。台安县人,李龙石好友。木叶山园:刘春烺隐居之所。在今北宁市医巫间山脚下的富屯乡龙岗子村。
从“西去龙池”到“左右环侍”,全是描述木叶山园周围景物。笑傲:高兴地吟咏游览。采石:搜集奇石。
怀葛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古代帝王的名字,是古代隐士向往的自然淳朴的社会生活时代。羲皇上:即羲皇上人,远古时代之人。陶渊明自谓羲皇上人。恍:如同。
数阅月:经历几个月。
蒲柳:即蒲和柳,二者均早落叶。《世说新语》有“蒲柳之姿,望秋而落”之语。
为的:作为标准、样板。依韵步之:按它的韵脚来写。
和一叠:写一组诗。质之丹崖:让刘春烺指正。点纂:修正毛病。为课:像作功课一样。
陶士行:陶侃,字士行,晋朝人。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以励志勤力。幽阒(qu)幽静。
壬寅: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菊秋:秋天。
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发,称幅巾。为隐士之装。筇(qiong)杖:竹手杖。煨炉:生炉火。蒙顶:茶名,产四川名山县蒙山之峰顶。紫芽:茶名。荼:古茶字。
徜徉:徘徊。翠樾:翠绿的树荫。
俯仰陈迹:瞬息之间已为陈迹。五年于兹:到现在已经五年。
引睇:抬眼远望。西山:医巫间山。烽燹(xian):烽火。指当社会盗贼四起。
苔岑:指意气相投的挚友。味隔:喻情况不同。郭璞《赠温峤》:“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尔臭味,异苔同岑。”劳燕分飞:喻离别。劳,伯劳鸟。《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曷胜:怎能不心生不尽的。曩时:过去。吉光片羽:吉光,神兽。片羽指兽身的一小块皮毛,比喻存留珍贵的东西。
胡可:怎么可以。雪泥:即雪泥鸿爪之意。留作纪念。
东施效颦:指摹仿的不像、不好。魏收:北齐人,字伯起,官至右仆射。著《魏书》,时人以其褒贬不公,故有秽史之称。殆:大概、恐怕之意。
已养园:作者的住屋。石叟:作者的别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