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伏羲陵

太昊伏羲陵
癸巳小龙年,冬月。应朋友之邀来到河南周口。以前对周口一无所知,来到周口才发现周口已经存在6000年了,古迹与传说甚多。太昊伏羲氏建都这里,定姓氏,制嫁娶,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中国女神女娲氏建都于此,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被尊为中华人文始母;炎帝神农氏始都这里,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周口因此而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三皇故都文化圣地”。 淮阳是伏羲故都,鹿邑是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
来到周口才真正认识了我们的华夏之始祖伏羲氏。
上古时代,在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
伏羲看到风的力量巨大无比,就起自己的姓氏为风,伏羲又称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三皇五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即已确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二、
三、
四、
五、
六、
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伏羲经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他看到中原一带蓍草茂密,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有一天,伏羲在蔡河里捕鱼,捉到一只白龟,他赶快挖了一个大水池,把白龟养了起来。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龟池里放食物,有人跑来说蔡河里出了怪物。他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那儿一动不动。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他刚画完,龙马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大家围住伏羲问∶“这是个啥怪物呀?”伏羲说:“它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伏羲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这天他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白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他面对白龟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渐渐地,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二块,最外圈儿二十四块,顿时心里亮堂了,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惟一阴一阳而已。伏羲画出了八种不同图案即八卦图。
太昊陵,即伏羲的陵庙,位于淮阳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一些建筑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许多柏树的树龄都已千年以上。太昊陵使建于春秋,增盛于唐朝,完善于明清。历经三千年岁月,历代帝王五十余次御祭,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祈福纳祥的圣地。导游说,每年三月初三这里人山人海,有一次三月初三一天接待了八十二万人次。游人恐怕连拍照的机会都没有了。
离太昊陵不远,有一个画卦台,传说伏羲在这里创造了八卦。喜欢易学,来到这里如同来到母校一般。
离开淮阳来到周口的关帝庙。周口关帝庙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乾隆、嘉庆时多次扩 修,至道光十六年(1832年)全部建成,前后历时145年。整座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分三进院落纵深布局,结构严谨,极富神韵。庙内古柏参天,环境清幽,碑碣林立,殿堂秀丽,是河南省最大的关帝庙,也是国内三大关帝庙之一,规模为国内第二大关帝庙。建筑装饰的题材中大量采用了“二龙戏珠”、“凤凰牡丹”、“五福捧寿”、“加官进爵”、“金玉满堂”等各种吉祥如意图案;“八仙过海”、“竹林七贤”、“天马行空”、“喜上眉梢”等各种神话故事;“王祥卧冰”、“张良进履”、“刘海戏金蟾”、“白状元祭塔”、“鲤鱼跳龙门”、“喜鹊闹梅”、“狸猫戏蝶”、“马上封猴(候)”等传说故事;以及珍禽异兽、山水花卉、人物仙灵等,是封建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的形象反映。关帝庙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它象一棵璀璨的艺术明珠,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来此观瞻和研究。
周口,不虚此行。。。。。。
周口关公庙。此关公庙是国内第二大关帝庙。
http://s5/mw690/001NNmaggy6FqFPeTRy74&690
伏羲画卦台。
http://s16/mw690/001NNmaggy6FqFPOCmj7f&690
淮阳太昊陵,朱元璋祭奠伏羲陵场景。
http://s5/mw690/001NNmaggy6FqFQdJdyb4&690
全国唯一一棵长出耳朵的树,后面是伏羲陵。
http://s14/mw690/001NNmaggy6FqFRLuFv3d&690
刚刚启用的周口新火车站。
http://s6/mw690/001NNmaggy6FqFSzJLn5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