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域万里行——噶举祖庭:洛卓沃龙寺

(2012-07-19 10:57:53)
标签:

杂谈

雪域万里行——噶举祖庭:洛卓沃龙寺

走向世界屋脊,走进喜马拉雅深处,勇者无惧,行者无疆。佛不在庙里,法不在书中。

山南是藏文化的发祥地。而洛扎,这个藏于喜马拉雅山脉腹地的秘境,就位于山南与不丹的交界处,它除了具备山南特有的深厚文化背景外,其山色之壮美也是其他地方难望其项背的。洛扎,位于山南地区,这里不仅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拉萨出发,经羊卓雍错、浪卡子县、普姆雍错、库拉刚日峰,再到洛扎。湖泊、草场、雪山、河流,一路上的风景变化,会让人目不暇接。再加上洛扎县的海拔落差比较大,游览完洛扎,就能够看到不同风格的风景,正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青藏,川藏,西藏在天边,在眼前,在脑海,在心间。如今投入喜马拉雅的怀抱,看那群峰争雄,妖娆争艳,相对于走的过三山,看过的五岳,喜马拉雅更加显得威武雄壮。

总是喜欢去浪迹天涯,跋千山,涉万水,来到天涯,就是为了能踏上飘向天堂的那朵祥云。乘着圣灵的风,直接飞到天堂。与清风为伍,结白云为伴。我心飞翔,灵在翱翔,云雾是纱帐,雨雪是沐浴,雷电是声光,彩虹是飘带,星月是头饰,借着喜马拉雅的神山让我站的更高,沐浴着圣湖的水,灵更纯。或许是为了登上更高的山峰,或许是想和天堂的距离拉的再近一些,或许是为了喜马拉雅悬崖峭壁上那些传说中的瑜伽修行者,十次进藏,都是去偏远的甚至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寻找能指引我们的灵性走向回归家园的导师。

这次来到拉萨,日喀则。朝拜完布达拉宫、大昭寺后,还是喜欢去那天涯海角处。。。

因此来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不丹交界的——洛扎。

洛扎,翻译成汉语就是南边山崖下的县城的意思。而南边的那个山崖,指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喜玛拉雅山,洛扎县的县城就在喜玛拉雅的山崖下。洛扎在藏语里有“南部大峡谷”的意思,因位于喜玛拉雅山脉南麓而得名。

从拉萨到洛扎县城,不到两百公里,到喜马拉雅腹地的公路实在不好走。拉萨到浪卡子的路是最近才完工的柏油路面,走来顺风顺水。车过浪卡子就进入了难行的泥土路。车开始在洛扎大峡谷里游弋。漫步在5000多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灵是那么喜悦,车在云雾中穿梭,我在云雾中荡漾,分不出那朵是云,那片是雾。云雾缭绕、交融,雾里伴着雨,雨里夹着雪,雪里还有小冰雹,打开车窗,挥挥手臂,绝对抓得住一团云。

闲坐山中看云起云落,雾来雾去,看山鹰翱翔,赏野鹿登山,听百鸟啼鸣,一盏粗茶,一碗淡饭,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神仙本是人来做,就让我们来做神仙吧。

洛卓沃龙寺在赛卡古托寺的山上面,向上的岔路口上挂着一块绘制得很有些飘逸的图,不仅指明了寺院的方向,也把寺院画在了彩云之上,像个仙宫。老的寺院早已消失了,现在的寺院是尼玛仁波切在闭关修行了13年之后主持修建起来的。仁波切的头发有一米多长,结成了很多个发条,这是他闭关修行多年的见证。站在寺院的最高处俯视整个寺院,远处半山腰上道道白云,寺院金顶闪耀,确实很有仙境之意。

在家时就计划来洛卓沃龙寺,这是此次西藏之行的必去之处。就是为了前去亲近尼玛仁波切。得到仁波切的加持。

噶举祖庭:洛卓沃龙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深处,雪线之上,穿越喜马拉雅腹地。这次行程是最偏远的旅程,游人稀少,就没有纳入旅行社的日程。只好拼车,等顺路车了。

71,一大清早我们就驱车前往洛卓沃龙寺。这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是玛尔巴,米勒日吧修行的道场,是真正的圣地。当初玛尔巴的上师对玛尔巴预言道:你的寺庙将前有天水、右有卧蟒、左有巨象、后有哈达。后来玛尔巴来到这里,看四周的群山恰如上师的描述,就在这里兴建了洛卓隆寺。寺庙的密室里有一块石头好象叫阿玛里戈(在寺院时,师傅讲解的太多,记不住了),这样的石头世界上只有两块,另一块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下。如果你在这块石头面前许愿并磕头三下,只要这个愿望是正面的,就一定会实现。

清晨洛卓沃龙寺的锣声低沉、悠长,如同轮船的汽笛声,传过来,甚至你能感受到那声波一轮一轮的激荡过来,沁入人心。这低沉、悠长的锣声还真是与其他寺院不同,别具一格,那渗透力,穿透力足以把人们的睡意驱散。

修行者起床开始了一天的苦修。苦修只是相对于红尘中凡夫俗子的一种言辞,对于修行者,他们不论是内心还是外在,都很愉悦。坦率的说,在喜马拉雅的深山里修行,不论是食还是宿真的不能与内地相比。只是修行者早已放下了对饮食,对物质的过多的贪欲和奢望,灵性的成长、能量的聚集对他么来说才是宝贵的财富。

愿望与现实总是给那些脚踏实地前行的探索者留着,终于在洛卓沃龙寺见到了尼玛仁波切。第二天尼玛仁波切还要请我们去他的住所吃饭,最有名的那道菜是酥油人参果,这是独特的藏餐。

离开洛卓沃龙寺时与显培上师告别后,又来到尼玛仁波切住处于与仁波切告别,显培上师和尼玛仁波切给了我们很多加持物,包括珍贵的甘露丸,真是舍不得吃啊。

洛卓沃龙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大师的第一座寺院,也是他向弟子传授佛法的重地,自然也就成了噶举派的起源地之一。寺院里有两尊巨大的玛尔巴大师塑像,一尊是84岁的样子,一尊8岁。据说原来的8岁像是玛尔巴大师自己新手做的,完成之后他问佛像:你像不像我?,佛像开口回答:我像你!

玛尔巴大师,29岁从印度求法回来,建立了喜金刚坛城净土,24个圣地,这里空性母众多,山上有1500多种草药。白塔是玛尔巴大师达美玛的闭关处。山坡上的顺缘田,是米勒日吧大师最初见玛尔巴大师的地方。

曲拉神山,被称为法山,海拔3900米。山上的圣迹很多。简单的文字很难说完整。

清晨的霞光分外的娇艳。车在喜马拉雅山脉中行进,我们是在高原上还是在天上,分不清楚了。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在天上行呢,且不说灵在天堂,就是身也在天堂里啊。

初升的太阳把天边的云朵染得红艳,金黄。在高原上最怕感冒,面对变幻无常的天气,只好随时更换衣服,把自己交给上天,交给菩萨的感觉更好些,更放心。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看不够的山,转不尽的水。

来洛卓沃龙寺修行的内地居士相比其他寺院就显得很少很少,这里实在是太偏远了。这里有广州,深圳,长沙,北京,上海的居士,离别时又来了一位南昌居士。

就要离开圣地了,再吃一口自己做的藏族纯正的糌粑,再喝一碗自己泡的酥油茶。。。

实在不忍心回头去再看一眼,哪怕是最后一眼那在心中回荡很久、如今亲身来到又要离开的洛卓沃龙寺,洛卓沃龙寺与显培上师和尼玛仁波切深深的印在脑海,记在心里————

永不磨没,永不分离。。。。。。

这是尼玛仁波切说的。
http://s8/middle/62768d3cgc526120ea8a7&690
就叫神光吧,佛光闪现。
http://s5/middle/62768d3cgc52612f5d814&690
当年玛尔巴大师就在此修行。
http://s6/middle/62768d3cgc526140c5125&690
当年,玛尔巴大师的空行母达美玛在此塔里修行。
http://s5/middle/62768d3cgc52615203404&690
玛尔巴大师第一次召见米勒日吧的地方,叫顺缘田。
http://s16/middle/62768d3cgc52616333d6f&690
玛尔巴大师在石头上留下的脚印,可惜在文革时坏成两半。
http://s12/middle/62768d3cgc526171e4fcb&690
米勒日吧大师在石头上留下的膝盖印。
http://s3/middle/62768d3cgc5261862ada2&690
云雾缭绕
http://s9/middle/62768d3cgc526197572b8&690
山下是赛卡古托寺
http://s11/middle/62768d3cgc5261a8039aa&690
玛尔巴大师当年闭关在此。
http://s7/middle/62768d3cgc5261c82f3a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